关于我们
![]() ![]() |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脑,一个字都能促成功,一字诀.圣人不和我们捉迷藏,不懂,怎么做?道理简单,做到可难.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有《易经》这种妙智慧.中国人雍容华贵,绝不走偏门.各家都有所偏,孔子平整,因用洗心,没有一点偏私.每天所见,日月之变,非变不可.易即日月,日月为易,自经文解释可知.《易》,法自然,自然界刹刹皆变.《易》所法的,已是形而下的了.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是书院讲经真实记录,作者是出身皇室、末代皇帝溥仪伴读,曾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诸位硕学鸿儒的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创办天德黉社、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台湾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毓老门下,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读《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方知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是永恒,从《帛书易》到《周易》,自洪荒产物到系统化了,中华文化才有了生命之源. 中国历代对经典的注解,从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经义讲出来,几千年来讲学术都是奉旨行事. 《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依经解经,贯通六经,取譬时事,还经典本来的面目,将中国东西系统化. 读《毓老师说易经(全3册)》,方觉《易经》这种妙智慧,人生道路绝不会走偏门.用智慧的人重视现在,就知有无穷的将来. 毓老师书院讲经系列: 《毓老师说》 《毓老师说大学》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论语》
精装 《毓老师说易传》
精装 《毓老师说人物志》
精装 《毓老师说庄子》
精装 《毓老师说老子》
精装 从《帛书易》到《周易》,自洪荒产物到系统化了,有了哲学思想.可知一个学术的构成特别不易,必要经过很长很久的时间. 民国以前,中国学术没有本来面目,完全是帝王思想.孙中山推翻了专制政体,成事了,后人借了光.熊十力对传统学术提出否定,是几千年来的一大解放,跑第一棒,费尽终生精力,晚年却来不及写了.应该有人接着走. 我一辈子专做与人不同的事,不在乎人家肯定与否,要跑第二棒,但为了不与社会脱节,必得慢慢来,逐渐淡化它.蒋伯潜《语译广解四书读本》搜集各家注,间接否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我上课用此书,是在淡化专制时代必从朱注. 正月十六日,是人祖伏羲生日,奉元重视此日,书院要供奉人祖八卦祖师.采用中国旧体制的书院,全盘的中国文化,消除社会的迷信,既是中国人,何不信中国的神话?此日亦正逢我母亲生日,我以前每年为我母亲过生日,但冥寿到一百即不过了. 奉元书院主经是《大易》与《春秋》.奉元书院对二十一世纪应负的责任:不与世俗争短长,但以天道求等齐.从元来,元始天尊是中国的上帝.扩大心胸,不听世俗的是非,他们有何德行臧否是非?责任是在造奉元天下,无际界、清主观,以良知审判一切的是与非. 人生即继志述事,不可以白活,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有大才华者继志,其次也要述事,时代马上要变,应担起当代的责任.求奉元系统的发展,是你们的责任,舟车所至,人力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中庸》),都是你们发展的地方.不怕小,就怕不做,要懂得责任之所在,慢慢地一步一步行,我都有通盘计划.中国人要向人类负责.自古每一书院讲学,都有使命之责.自2000年开始迈入21世纪,要尽我们的责任.我有整个构思,不讲. 一般讲学,不可离世俗太远,成立学术研究所,自己立标题.先立题目,再研究找什么参考书.各有所好,发展所好,则进步特别快.脚踏实地,三年可有小成. 迎接当时的时代,非一日之功.吸收任何文化,但是讲中国文化,绝不掺杂外国文化,因其非中国人的思想.不反对任何人类的思想,但任何商品都有商标.必要有一定的努力方向,人生在世既然活了,何不活得有意义?证严的慈济,是救人的肉体;我们成立学术团体,奉元是送人钓竿,告诉人怎么钓鱼.要知而必行,不可坐而言. 要往人类里头进攻,中国已是世界强国,必要为人类谋幸福.有计划,以中国人开发非洲,解决中国的难题,十三亿人口需要吃饭,邻居焉能安宁?要以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别人. 我在屋中吹牛,都有通盘的企划,岂会为几天的荣华富贵而出卖你们一生?好好奋斗,你们要捷足先登.我爱国,可是绝对不出卖任何人. 老百姓是多么善良,就盼望团圆、幸福.不要制造孤儿寡妇.杀恶人即是作善,要分清政客与百姓.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篇》: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动于九天之上,藏于九地之下(《孙子兵法·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孙子兵法·九地篇》).应如常山之蛇,才能反应灵敏,可以随机应变.要看对象说话,对伤品败德的人还要讲道德、说仁义?要养成随机应变,先训练自己能. 同学多,但不一定是同志.要求同志,不可以昏头昏脑,遇到同学,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多少同学在后面扯后腿,不旋踵间,就可以看到这些人的下场.同学很少是我的同志,但最低要不做伤品败德的事.许多人卑鄙龌龊,就想出卖人家,换取自己一点眼前的乐.自己造了孽还不知,如何为人师?未必得利,但不知害了多少学生.迷信,自我陶醉,卑鄙到不知自己干什么,这种人岂不是没有人性了!为人师的应在学生最迷惘时点醒他,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尚书·秦誓》),为人师以配上帝,应是最有德的,怎能不告诉学生走错路子?要在学生最迷惘时,引导他们走上正轨.考察一个人,就看他有无利他的观念.哼!一个人没有知识,你说正经,他却净扯闲. 讲学,绝不许讲怪力乱神,要讲义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易经·说卦传》).义理之学,知(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易经·系辞传》: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易经·泰卦》).读《易》,必从王弼《周易注》、程子《易程传》、王夫之《船山易传》三本代表注看.有思想了,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思想.学术,绝非一代就成就的.奉元书院要脱除腐儒的范围圈,许多学术团体仍在老学阀的控制内,慢慢地都会过去.新的顽固派没有真功夫,就顽固不过我们. 读《易》,讲义理,自王弼、程子、船山,可以确立信心,有自己的样子.一个思想,自草创到成形,得经过多少人、多少时间?可以看出一思想之系统化,是多么不易!熊十力之言,并非全无根据. 我绝不语怪力乱神,讲义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易经》之理,财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知周万物、道济天下多科学!裁成辅相之后,以此道济天下. 以前皇帝无一处不是上上,而到了末代则成为下下.我忙得过年前亦无时间理发,直至今天才去理,给老退役兵理,不给女人摸头. 必要深入.一个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浪得虚名.创个东西,并非完全另起炉灶.人生即继志述事,不可以白活.蒋庆《公羊学引论》,路子对,表现最好的是继志,他将夫子之志描写得特别好、特别完整.《春秋》是夫子之志. 熊十力的《原儒》,讲《大易》《春秋》《礼运》(《礼记》中的一篇)与《周官》(即《周礼》).《周官》从中央至地方的组织多么致密!我没有指导错学生,为学有一定的路子可循,并不是空降.可惜大弟子见闻广,都改嫁了,现在想回笼.下功夫,不要一见异就思迁.尽量多看别的书,可以知道我们的路子并没有走错.台湾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学人. 我不懂洗心二字,何以洗心退藏于密(《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古人的智慧何以那么高,看《墨辩》、名家之言.中国的医书比经书更是难读,何以能想得那么准确?学无止境,我们之所以不能,因嗜欲多.今人因欲多,智慧当然低.六祖就是专一的功夫,其《坛经》富智慧.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深思. 讲《四书》,不许造谣、标新立异.蒋伯潜的《语译广解四书读本》,脱离昔日必从朱注.看《皇清经解》与《续皇清经解》有关今文经解.《四库全书》是吓人的,没有内容.钦定选的,要是不浑能够及格?帝王就不许人有思想. 中国这百年,并无人好好研究中国学问.奉元书院以《大易》《春秋》为主经,讲书不要掺杂外国思想.只要是中国人的学问都收,故称夏学.从元开始,阴阳代表一东西的两面.元始天尊是中国的上帝,道家在儒家之前.道家讲一,孔子变一为元,思想就圆融了.由一到元,是思想的一大进步.奉元行事,从元往下演,用祖宗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既有《春秋》,何不来个《冬夏》?要建设思想. 《尚书》是政论,政事的结果.《诗经》是社会学,老百姓的反映,发之于性.礼由食起,乃有了规矩.人开始吃东西,懂得规矩了,进步,不同于狗的争食.人的思维由食起,结论:人为万物之灵. 做事,都有一定的规格,没有人才,要培养,要造就.我印的《孙吴兵法太公六韬》,你们要用一辈子,时常玩味,深思熟虑,才能有所得. 一切文化自食起,怎么立说?墨子自天立说,有《天志篇》.如自食色入手,年轻人易于接受,今天如开性学课,卖票绝对挤破头.圣之时者,此何时也?人喜什么?自青年喜爱的东西分析长短,他才能接受.今天乱伦事多,讲什么青年能接受?何以要自根上想在此. 《易》,光是看本文,想一想到底在说什么?注解,往往忘了对象,而愈讲愈玄.现在是人的问题,溯及文化之始食,可见食色,性也,是多深刻的了悟! 《春秋》除夫子之志外,写些什么?齐侯乱伦,乱伦事多,如何拨乱反正?此即下功夫之所在.何不想想实际的问题,按书的本来面目读?今天应用什么方法警戒这些人? 大一统,居一,安一,安仁.面对书,而非面对幻想.违圣人之志,方有圣人之教,修道之谓教.未来,想对时代有所贡献,那得自旧的得多少启示? 如何解决断烂朝报(王安石之语)?《春秋》又岂止是断烂朝报而已!《大易》与《春秋》有何关系?面对问题,不要先存一个幻想.霸主乱伦,孔子写入《春秋》.看《春秋》,要想《春秋》是如何拨这些乱以回正,拨乱反正. 《易经》真正细读,看归妹卦()究竟在讲什么?描写几类的女人?写实际的东西,后来被美化了,美化得原来的深意都没有了,成为殡仪馆的化妆师,在衣服上犹较劲. 古书,当时人都懂,现在净讲鬼话.每个时代有其看法,并非金科玉律.何以孔子是至圣?因为孔子不说糊涂话,而宗教净说鬼话.脑子有智慧,放诸四海而皆准.正,论世之准. 武,止戈为武,没有战争,禁兵,一经美化,本义没了.为永久计,要立说;治时,则是《孙子》那套.读《春秋》,要知其乱而拨乱.《尚书》为戒者比为法者多.为久远计,要立学;目前,要找同志. 《易》为悔吝之书,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晚年赞《易》、作《春秋》.《公羊》(《春秋公羊传》)就是元经,元经之体《大易》,《春秋》为元之用.有志,好好往前努力.必还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人愈是有远志,活得愈是愉快. 元是什么?元如没有了解,根就没有明白.培元,然后元培.用《易经》的智慧,培养我们的智慧.我们要造人间的极乐世界王道乐土.王道是什么?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将天地人串在一起的,即中. 好好提高自己思想的品格.二十一世纪,是文化中国的世纪.物资不可恃,文化中国乃奉元大同的中国,既一个元,如何不大同?不在乎束发或是披发.大同的境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篇》) 遇事,要懂得分析,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一件事发生,即机之所在,应马上知怎么下手.看事要分析,知道怎么打击敌人,使自己有利,可以如鱼得水.读一书,必要了解其人,思想家因为缺少勇,没有胆,就怕死,所以有成就者少.有思想,得按着思想去实行,自试也. 礼,以时为上(主),随时而转.成于乐,中国最厉害的地方,因为发于性,故曰成于乐.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证明孔子的音乐修养不得了.五经缺《乐经》,以《礼记·乐记》作基础,找廿五史有关谈乐处,将历代谈乐的,都串在一起.音乐改变,人心之改变、人心之所趋.适逢盛会,必得拨乱反正.依经解经,实事求是.好好讲学,做正经事.要有志,士尚志,强求没有办法. 看今天人心变得多可怕!拨乱反正,岂是空的?这个时代是什么?皆逐欲也,一旦掉入欲海,失败就起不来.周文王被囚演《易》,失败也不废颓.我在屋中溯本追元.要知道怎么用智慧,不要每天净逐欲.不懂得失败,焉能建设成功? 培元,要自哪儿入手?蒙以养正,圣功也.什么是正?不知正,怎么养正?要盘皇另辟天,也得下功夫.不懂步骤,是自欺,永不知天命.养鱼有养鱼的方法,养狗有养狗的方法.懂得正了,还得知养的方法,才能到正的境界.正,就是性命,各正性命.怎么养性、养命?说养正,把作用都讲出来了,且知性命的修为之术. 一个人无大过,多么重要!我的讲法,是四百种《易》注中所无的讲法.怎么来无大过、知天命?培元(养正)元培(居正).大居正,天命之谓性.好好下功夫,你们不出十年,都是小夫子. 《大易》与《春秋》相表里,根本是一个东西.什么叫圣功?一统也.大一统,用一统天下,建王道乐土.要追究一,孔子一以贯之.孔子战无不克,因为能够一.止于至善,止于一,正也.变一为元,故大一统即大元统,知此,才知如何下手修.称居一学会在此华夏奉元居一学会,在成其圣功、居正、一统. 命,与际遇有关;性,则与环境无关,故曰率性之谓道.《大学》与《中庸》相表里.光知不行,得修得行,要懂修为的层次.怎么修?养性,要用保合;培命,则用太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易经·乾卦》),百忍堂中有太和.自求多福即是培命,一个人多做积德事,命就会好;净做缺德事,则报在子孙.成圣,是致中和的境界.完全似是而非,怎么去修养?想,才能进步.一个人天天在智慧中过生活,多美!深入了,可以解决一切的苦.书好好琢磨,马上就发生作用.时乘六龙以御天,六龙包含终始、生生不息. 每天所负的责任:拨乱反正.是乱,就得拨;不拨,就没得正.梗概懂了,每天得认真想.这些记清楚了,能够完成一个思想. 你们再也找不到如我这般讲书的,虽不能说透彻,但绝不骗你们.我现在亦集大成,中国思想可以完全没有乌云了!今天好好努力,绝对超过前人.我的系统化,是自用功来的,将中国东西系统化,始于元,止于元体用之学,《大易》与《春秋》.以至圣为法,此人绝对有思想.奉元二部书:《大易》与《春秋》.《大易》与《春秋》弄通,中国思想绝对左右逢源! 自熊十力的书入手,可以知传统皆大盗之学.有伪,我要订伪,才知正,传下去.原元,才能奉元.订元,得订《大易》与《春秋》.熊十力的指示很正确,惜其晚年身体不好.不可以欺师灭祖,以熊十力为第一代敲木钟的,在其后跑接力.成学,绝非一代二代的事. 熊十力跑第一棒,否定经书,说是伪经;我将之当作肥料,用以灌溉种子,写《原元》,元为种子.我先原元,作为立说的根基;根本解决了,就可以造成奉元天下. 《易经集成》收三百六十二种,加上《四库全书》所收的,四百多种.有代表性的,义理方面为王弼、程颐、王夫之.仔细读,可知为什么要想.三本代表注看过了,就可以明白我所讲的价值.来注(来知徳《周易集注》),不过是个入门;三本代表注,才步入学术研究的范围,以之作为启示.学术的承续很重要. 中国的二胡,真是变化无穷;京剧无歌不舞、无舞不歌,真是到了化境.社会完全盲从,求真知特别难!有了智慧,什么时候都可以用. 看一爻一卦,三本代表注对着看,再看我想的是否更为周密?时不同,所讲亦不同.《乾坤衍》《体用论》为熊十力之学.《原儒》非学术,是介绍儒的性质. 读书不要求快,要慢慢读、仔细读,深入、精一,熊先生自称其读书用心深细.为了开创未来,要好好努力,不要小看自己.但也不能骄傲,骄傲就不能深思. 我天天琢磨,想到就写.不要混,没意思,每天有所为,才感有趣味,觉得时间过得快,勉励你们不要虚掷光阴.嗜欲深,都浪费了,并非不聪明. 说话要有智慧,叫他不舒服,不在抢先,而在给他结论.自根上认识,才知怎么说话,内有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作标语,也要实用,令人惊心.话不在多少,要入人的心坎.做时代先锋要真,要批假显真,必有丰富的智慧才可. 出谋划策,必先把利与害都弄清,许多事要先考虑利害再做.一件事真彻底明白了,就会办事;不懂得利害,就因为没有脑子.遇事要冷静,多考虑就少后悔.冷静想,想透了,就知你该做什么. 书非看完一遍即完,必要深入.读之后,必要问自己:得到什么了?曾文正读书,在培养自己,造成他事业的成功.立功、立业必得有德,有德者居之.每天必要读书,要用经史百家培养自己. 下一步怎么做,不能预设,就看时,得随时、应时.预设,就失败.人的智慧不一,许多人不知社会的演变,所以不知时.如净是扯后腿的,百姓焉知往前走?皆人之为道.我就守分,许多人净造谣,不伦不类.有人侵害你的权利时,如你不说话,他就会得寸进尺.我当年谁都骂,就不骂老蒋.将来出卖你们的是这群浑蛋! 大小事必要察微,小事没能注意,处理大事焉能注意?要随时察.时乘六龙以御天,在六变之中,不但不跌倒,还能支配天地. 治尽其详(《荀子·天论》),治,太平.什么要办好,都必用详的功夫.治,是从详来的.办事周道,一点也不漏.有层次、有步骤,绝不马虎行事.得见机应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必要慎微,小事都要正视.危险不可怕,就怕没有渡险的技能. 心思之艰难,所以能详;识见之详明,所以方艰. 《易·大壮》上六《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来知德注:详者,慎密也.不详者,当壮终动极之时,不能度势而行、审几而进也.既详则能艰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之咎也,惟艰则能详而咎不长矣.心思之艰难,所以能详;识见之详明,所以方艰. 读《易》的目的: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万物之宜. 文思、武德.文思,构想怎么做;武德,止戈,怎么不战争. 文之道: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二、法其生,不法其死.三、文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六、四方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七、文王之所以为文,纯亦不已.文道,纯亦不已,即行健,文王之德之纯. 武之道:全敌,神武而不杀,止戈为武,用聪明睿智,不动武. 中国人讲天下:天下为公,天下一家. 做事必守口如瓶.智与信德,定.见异思迁,乃没信德,怎能有定?知止,而后有定,不见异.人必要有信德,才有资格谈事. 殉志,做事对自己负责,绝不给人当走狗.怎么活都可以,必要为自己活.志士得殉志,有实际的学问和万全的准备.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届时就发挥作用.作之君作之师,为配上帝. 水,无形,随方就圆,到哪儿都合适.无形,才能应一切. 书是自己读,和谁读,都没有用,孔子也教不通你们.不读书,才笑话百出.台湾人就胡扯.因心无所主,胸无半点墨,所以顺嘴胡扯.必要自己读书,老师不能点石成金.人必得有好奇心,买了书,就应翻一翻.天下就一个便宜,为李所捡,后有无穷的后患. 来知德《周易集注》自序、易学六十四卦启蒙,多看几遍. 读《易》,非为卜,不卜而已矣.今天更是非卜的时代,而是行此四德,才是元亨利贞. 读书的目的,在造成心有所主,致知在格物,博学能笃志.我在屋中能坐五十年,即心有所主,岂是任何人一两句话就能动心?何以要求学?要心有所主.有智慧的一定心有所主,发疯,因心无所主.心有所主,必有一套哲学. …… 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被尊称为毓老,毓老的百岁人生堪称传奇。他是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幼年为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衡恪、陈宝琛、罗振玉、叶玉麟等大师,私淑熊十力,打下深厚的经学基础。 毓老潜心研究经典近百年,私人讲学一甲子。1950年代,毓老开始为美国的汉学博士讲解中国古代经典。1970年代,毓老先后创建天德黉舍、华夏学菀、奉元书院,讲授经史子集,受业弟子上万人,遍及海内外。目前台湾地区数个著名书院的山长均出自其门下,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毓老其他著名弟子还包括夏含夷、班大为、魏斐德、黄宗智、邓尔麟等一批美国著名汉学家。 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卷一 来知德《周易集注》原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歌 前言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卷二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习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卷三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