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黄枬森先生追思录》是一部文集汇编,收集了黄枏森先生逝世后,哲学界、后学和亲友百十篇纪念、文集分三部分:上篇——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中篇——教师精神的当代楷模;下篇——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回忆文章,从多侧面、多角度对黄先生的学术地位、学术观点、学术创新、学术品格、教书育人、家国情怀进行了反映。
王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辨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徐春,女,1987年辽宁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专业硕士毕业,1991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哲史专业博士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上篇 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
哲学创新的一面旗帜/王东
清明时节怀故人/陈先达
唁老黄/庄福龄
兄弟情谊六十载/杨祖陶
追思黄公楠森/崔自铎
追思当代中国哲学家黄枬森/李慎明
黄枬森先生的学术品格/韦建桦
君且去,长相忆/梁柱
高举辩证唯物主义旗帜/陈志尚
追记黄老师和我最后一次谈话/陈志尚
黄枬森先生的学术与人品/魏英敏
中国哲学界巨擘/余其铨
黄枬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杨祖陶
沿着黄老师“哲学的足迹”行进/赵家祥
永生难忘的情怀/郭国勋
从马列课教师到著名哲学家的黄先生/钟哲明
发掘与弘扬黄枬森先生诚挚和宽容的学术品格/谢龙
黄枬森先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陈占安
与黄枬森先生交往的二三事/夏学銮
黄枬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田心铭
追寻黄楠森先生的哲学足迹/丰子义
深切怀念尊敬的黄枬森教授/陈学明
黄楞森先生的理论贡献/侯才
文艺学学科也要走科学建设之路/董学文
重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韩庆祥张艳涛
中国人学学科的创立与黄枬森先生/范文
黄枬森先生晚年关注的马克思哲学观问题/徐春
对黄枬森先生“哲学科学化”命题的追思/李凯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先行者/杨金海
黄枬森的精神魅力与“黄枬森命题”/袁吉富 李凯林
黄枬森与辩证唯物主义/袁吉富
中篇 教师精神的当代楷模
师生情谊,相知深深/许全兴
不懈探索真理永存学者风范/余少波
慈心千古/张永昌
清明时节缅怀一代宗师——黄枬森/曹林、马云鹏
我与黄楠森老师的二三事/徐梦秋
缅怀黄枬森先生:谦谦君子道德文章/牟博
哲学大师的风骨、境界与情怀/郝立新
对一位思想家的敬意/鉴传今
九十仍在征途今却远行/徐春
悼恩师黄枬森先生/徐碧辉
黄楞森先生与《北京大学学报》/刘曙光
怀念黄枬森先生/杨学功
追思仁哲黄枬森教授:他温暖的善意鼓励了我/徐碹
……
下篇 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
补篇
黄先生是精神的富有者,然而又是物质的清贫之士。当今中国的知识分子,谁没有自己的私宅?独黄先生无。1998年北大清华合建蓝旗营小区,他本有条件购置,但囊中羞涩,银行因其年过六旬,不予贷款。因此黄先生自始至终都租住北大的公寓。黄先生生活简单,衣着简朴,家具普通,没有像样的陈设。
黄先生自1981年起至1987年担任哲学系主任。这个主任是真正民选的系主任,哲学系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有百年辉煌的历史,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又是北大添乱之源,斗争哲学盛行一时。改革开放,人心“思静”,人心“思定”,于是大家一致公推黄栅森做系主任,为学校高层领导认可。这是第一次,令人遗憾的是仅此一次而已。
黄先生当系主任的时候,我担任哲学系总支副书记,主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合作愉快,他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基本态度是“高抬贵手”,重在教育,一般不采取处分手段。对教师间因工作产生的分歧与矛盾,也是用调和、折中的办法解决,不选边站。
大概是1988年,为留硕士生在教研室工作,我与他们的导师周辅成先生发生争执,周先生主张留下公茜,我主张留下万俊人,各有理由,互不相让。最后我说,上报黄枬森主任好了,请他决断。黄先生听了我的陈述之后说,既然两个学生都好,你们教研室又缺少人手,干脆两个都留下好了!我高兴地说:“那太好了!黄先生,您说的话当真吗?”他说:“当真。”最后的结果,是那位女学生到美国深造去了!这样万俊人就留下了。
事情的圆满解决,给我一个重要启示:解决人民内部诸种矛盾,该怎么办?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有个原则就是“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又说,要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多做思想工作。但是没有说要妥协、折中、调和。相反,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批评调和、折中。实际上,调和折中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过去对此种方法的批评是“左”的表现,是不正确的,黄先生以他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态度,纠正了长期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左”的错误认识,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