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是拉丁美洲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题材。在闻名世界的拉美作家中,有很多都是从短篇小说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本书汇集了拉美最新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品。每篇作品的小说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可磨灭的特征。当然,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现实的剖析以及故事结束后留给读者的想像。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反映时代的精神。
短篇小说《怀念》,讲述的是一位在纽约生活的秘鲁人的思乡情结。纽约也是哥伦比亚作家托马斯·冈萨雷斯《椿树》的故事发生地,它讲述了一段细腻的爱情和背叛贩毒团伙的故事。离这个城市向南一点,在新奥尔良,厄瓜多尔女作家加布里埃拉·阿莱曼揭示了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始料未及的社会和人们的悲惨经历。这场飓风与古巴作家埃纳·露西亚·波特拉的短篇小说《飓风》类似,然而她希望有能力去改变古巴的陈旧体制。胡安·比略罗,用它的《马里亚奇歌手》展示了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墨西哥人如何讽刺他的身份和陈词滥调。斗转星移,而暴力仍旧存在。危地马拉作家爱德华多·哈尔丰,用非常个性化的方式,讲述了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在美洲土地上生活的故事。阿根廷女作家萨曼塔·施维伯林,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作家,在《打狗记》里再现了一个准军人的入学仪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智利作家阿尔韦托·富格特的《能力测验》,讲述了在大学预料考试前,几个问题青年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的故事。他的短篇小说试图接近一种电影语言,带有实验色彩,如同阿根廷作家佩德罗·迈拉尔的《匆匆半生路》,现实的时间被尽可能地压缩。但也有想象天地,以便讲述情侣间的复杂关系和爱情,比如墨西哥女作家瓜达卢佩·内特尔的《盆景》,以及哥伦比亚作家胡里奥·帕雷德斯的《林中景象》。当然,也有在细腻的情节下安排的放荡不羁着魔似的爱情,比如埃德蒙多·帕斯·索尔丹的《多切拉》。
在马尔克斯的故乡,中国-拉丁美洲人文交流研讨会上,莫言将“先生,我在梦中曾经与你一起喝过咖啡,但哥伦比亚的咖啡里面,有点中国绿茶的味道”作为自己的开场白,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却又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在那块大师辈出的神奇土地上,到底有着怎么样的风情,留给我无限的遐想。读到本书收录的这些作品,不难找出加西亚﹒马尔克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影子,它们尽管短小精悍,却绝不是什么速食文学,关注现实又富有深意。如果谈到个人最喜欢的一篇作品,当属阿根廷作家佩德罗·迈拉尔的《匆匆半生路》,短短的篇幅却刻画出如电影般的真实场景,一段童年度假的旅程折射出看似漫长却又转瞬即逝的人生之路,令人唏嘘,耐人寻味。
关于这本选集
〔哥伦比亚〕路易斯·费尔南多·阿法纳多尔
拉丁美洲文学,如果缺少了短篇小说,其价值将大打折扣。试想如果缺少了罗伯特·阿尔特、菲利斯伯特·埃尔南德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道夫·毕奥伊·卡萨雷斯、胡里奥·科塔萨尔、胡安·卡洛斯·奥内蒂、胡利奥·拉蒙·里韦罗、胡安·鲁尔福、奥古斯托·蒙特罗索、塞尔希奥·皮托尔、比希尼奥·皮涅拉、胡安·何塞·阿雷奥拉等人的短篇小说,拉丁美洲文学的风貌将会变得多么贫瘠。正如一些著名的评论家和学者所说,“拉丁美洲小说爆炸”的成功,若没有博尔赫斯的短篇,没有他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究以及对现实不同层面的反映,是不会震惊整个世界文学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他的一篇著名文章里这样评价:短小说家博尔赫斯是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奠基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短篇小说已经是一类重要的体裁。
20世纪70年代,许多雄心勃勃的作家是以一部短篇小说集作为处女作开始文学创作的,当时也是出版短篇故事集的高峰时期,“我从写短篇小说开始”是那个时代作家总说的一句话。但以后,出版社借口公众对短篇小说的不感兴趣,对其有些忽略,而将目光转向人们喜欢的长篇小说。这很容易证实,不需要借助数据在此说明。实际上,人们不敢完全放弃短篇小说,或许感到愧疚或是出于好奇,或者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我们发现短篇小说的书籍继续在出版,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们继续在写它:近年,拉丁美洲的作家们没有放弃短篇小说创作,这也无需列出代表性的实例。虽然令一些人感到很惶恐,但我认为这符合市场需求,它确实继续创造效益。但短篇小说家们不理会市场的压力,只专注于形式问题。他们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只为丰富这类体裁。
是的,丰富它,而又不让它贬值。当我看到这本选集里的全部短篇小说时,我很惊喜地发现,这些作品继承了前人的伟大遗风:爱伦·坡,莫泊桑,契诃夫。短篇小说也在发生着改变。每位短篇小说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可磨灭的特征。当然,我们指的是在艺术方面,但又有一种相似的气息,一些共同的特点:对现实的剖析以及故事结束后留给读者的想象。新颖之处在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反映时代的精神。丹尼尔·阿拉尔孔,一位用英语写作的秘鲁作家,提醒我们说,现在拉丁美洲的边界已经扩大。他的短篇小说《怀念》,讲述的是一位在纽约生活的秘鲁人的思乡情结。纽约也是哥伦比亚作家托马斯·冈萨雷斯《椿树》的故事发生地,它讲述了一段细腻的爱情和背叛贩毒团伙的故事。离这个城市向南一点,在新奥尔良,厄瓜多尔女作家加布里埃拉·阿莱曼揭示了在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始料未及的社会和人们的悲惨经历。这场飓风与古巴作家埃纳·露西亚·波特拉的短篇小说《飓风》类似,然而她希望有能力去改变古巴的陈旧体制。胡安·比略罗,用它的《马里亚奇歌手》展示了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墨西哥人如何讽刺他的身份和陈词滥调。斗转星移,而暴力仍旧存在。危地马拉作家爱德华多·哈尔丰,用非常个性化的方式,讲述了犹太大屠杀的幸存者在美洲土地上生活的故事。阿根廷女作家萨曼塔·施维伯林,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作家,在《打狗记》里再现了一个准军人的入学仪式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智利作家阿尔韦托·富格特的《能力测验》,讲述了在大学预料考试前,几个问题青年在巨大的压力下发生的故事。他的短篇小说试图接近一种电影语言,带有实验色彩,如同阿根廷作家佩德罗·迈拉尔的《匆匆半生路》,现实的时间被尽可能地压缩。
但也有想象天地,以便讲述情侣间的复杂关系和爱情,比如墨西哥女作家瓜达卢佩·内特尔的《盆景》,以及哥伦比亚作家胡里奥·帕雷德斯的《林中景象》。当然,也有在细腻的情节下安排的放荡不羁着魔似的爱情,比如埃德蒙多·帕斯·索尔丹的《多切拉》。
拉丁美洲最新短篇小说集,进一步证实了一个一直存在的文学体裁的生命力。一直吸引着最优秀的男女作家们。它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只要短篇小说不断地发表,人们就会继续阅读它。
路易斯·费尔南多·阿法纳多尔,1958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的伊瓦格。是一名律师,擅长文学创作。他曾是哈维里亚那大学和安第斯大学的教授。担任过波哥大市长办事处的《书道》节目的联合执行导演。他是《书周》出版社的责任编审。先后出版了胡利奥·拉蒙·里贝罗的散文和诗歌,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的自传等。他本人的诗歌曾被收入到很多选集里。1996年,得到全国诗歌奖的冠军入围提名。他也是哥伦比亚很多杂志的撰稿人,发表评论文章,散文和文学报道。同时,他是书评作家和《每周》杂志的博主。2009年,他为《拉丁美洲新短篇小说》收入了具有代表后拉美爆炸文学的短篇小说家们的成名作品,并为这本选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