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文化》,是一本时代感强、学术性强,图文并茂,旨在为推动法治中国进程建言献策的读物。它是以法治文化这一将法治和文化两个领域紧密结合并科学架构的新兴学科为研究目标,以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所遇到的法治问题为解剖对象的社会科学读物,是集法治文化理论与法治文化实践于一炉的法治宣传读物。本辑为2016年第5辑,主要探讨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动态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等五则
视点
封二《中国法治文化概论》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一)
封底《中国法治文化概论》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二)
封三《中国法治文化概论》首发式在京隆重举行(三)
特稿
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为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而努力奋斗/李林
以法治文化的力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岳宣义
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对法治负责/王运声
国法、天理、人情的统一,要靠法治文化实现/吴高盛
没有法治文化就没有法治政府/王敬波
让法治文化研究的软实力,变成法治中国建设的硬支撑/王小林
改变生活方式和社会认知图式的奠基之作/顾乡
学术
专题访谈
耕耘法治 造福人民——专访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司法部原部长邹瑜/赵乙泽
法治文化与企业
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常淳辉
报告
经验之窗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打造法治湖北/湖北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
作品
法治文学
胡杨林/石英
判决/胡丘陵
一滴坚韧的水/刘一民
小陆子/李迪
报告文学的战斗性/张策
法治影视
血罪何以洗白如雪——评电影《烈日灼心》/周详
纵横
法治史话
宋代律法的基层管理——王安石的保甲制与吕大钧的乡约/陈鸿彝
法治名言
淮安府署楹联/方竹
域外瞭望
域外法院管理体制比较/陆伟
封面人物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司法部原部长邹瑜
《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主张中国法治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中国法治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等方面,《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作出了突出研究。《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维持中央集权统治数千年,并且创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和中华法治的辉煌,具有深厚的法治文化的渊源是显而易见的,后人理应继承发扬。《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专设“中国法治文化的源流”一章,请出长期研究中国法治史的陈鸿彝教授,担当起写作从“中华法治文化发展轨迹、对西方法理法系的引进、共和国法治文化、近现代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吸纳”等方面进行层层的研究,得出结论:“已经融入中国人血脉之中的中华法治文化,不是任何异质力量可以全面置换,能够连根拔除的,它有着完全的生命力、自卫力、再造力。”书中指出:大中华正是通过自己的文明积淀,顶住了西方资本在原始积累阶段对殖民地实施的无比血腥的人种消灭、文化铲除和文明置换,破除了资本主义对全球的资源垄断、市场垄断、法规垄断甚至话语垄断,独立自主地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模式。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开放性地提出中国法治文化的理论体系、架构原则、基本特征、价值取向和建设路径。《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博采众长,界定中国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四个层面,即“精神文明成果层面、制度文明成果层面、法治方式文明成果层面和法治器物文明成果层面”。对法治文化的架构,《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提出以“基础理论”为主导,以“法治组织”和“法治载体”文化为基础的法治文化三大组成部分的理论体系。法治组织、法治载体不仅仅是《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全新概念的提出,更是为法治建设如何发展、如何推进提出了理论研究方向,使抽象的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很好地与法治文化实践对接,有利于引导人们真切感受法治文化研究的现实状况,从而寻找到法治文化发展的全新路径。《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第5辑)》对法治文化架构原则、基本特征、价值取向等重大理论问题,都作了有特色、有价值的理论探讨,使法治文化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