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主要讲述了,2011年2月,中国政府宣布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这一政策将惠及上亿中低收入人群,是在住房领域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城市化和保障经济稳健增长方面跨出的一大步,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城镇化角度对我国住房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完成主报告,并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力量,完成16篇专题报告。基金会还在2012年8月7日举行“推进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国际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
现将会议研讨成果、课题主报告和部分专题报告结集成册以飨读者。希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对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城镇化角度对我国住房保障问题进行研究,完成主报告《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并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力量,完成16篇专题报告。内容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资金问题研究、典型城市保障房建设的资源筹集策略选择研究、大中城市保障性安居房供给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以无锡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机制为例等。
陈清泰序
杨伟民序
仇保兴序
LesIeyKnox序
“推进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国际研讨会领导致辞和会议总结
陈清泰主任致辞
杨伟民副主任午餐演讲
胡存智副部长致辞
韩俊副主任致辞
倪虹司长:应对新的挑战,同心协力实现住有所居
卢迈秘书长:关于住房保障政策的若干争议问题
会议综述
课题报告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课题组
中国保障房体系的目标模式和融资问题
平新乔韩鹏飞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资金问题研究
周江
典型城市保障房建设的资源筹集策略选择研究
郑思齐张英杰
大中城市保障性安居房供给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以无锡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机制为例
王安岭
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及方式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魏丽艳
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研究——河南省焦作市案例分析
申相臣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资金问题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研究个案
宋立根
小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供给分析——以内蒙古AS县为研究个案
叶盛楠
住房保障制度模式及成效的国际比较研究
郭丽岩卞靖
可持续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国际经验
Richard Barkham Claudia Murray
版权页:
具体而言,2007年以前,深圳市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2007年以后,住房保障的对象转移到户籍低收人家庭上来;2010年,深圳市进一步将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低收人家庭扩大到户籍住房困难家庭,从户籍人群扩大到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户籍人群,特别是将对深圳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广大人才作为住房保障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扩大了住房保障覆盖面,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自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中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有:①具有本市户籍的住房困难家庭和单身居民,该类属于基本保障对象,以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或者货币补贴等方式予以保障;其中,对具有本市户籍的属社会救助对象的住房困难家庭,以提供廉租住房或者货币补贴的方式予以保障;②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③在深圳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一定年限的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员。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第一,对户籍低收人家庭,实施“应保尽保”的原则,采取实物供应和货币补贴的方式;第二,对于专业人才,不断创新住房保障方式,采取公共租赁房、安居型商品房以及住房补贴等方式;第三,对非户籍低收入居民,结合旧住宅区及城中村综合整治、拆迁安置、产业园区配建宿舍等工作,逐步提高非户籍住房困难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水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将人才安居工程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是深圳市的一大特点。根据《深圳市人才认定办法》的规定,深圳市将“人才”界定为指高层次专业人才、高级人才和中初级人才三个层次,其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又分为杰出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和后备级人才(后三者统称为领军人才)。针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实行3~10年的免租优惠政策或住房租赁补贴,对高、中、初级人才实施3年的住房租赁补贴。
(3)“怎么建”
深圳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主,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发挥企业建设休障性住房积极性,全面拓宽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渠道。
深圳市保障房的来源相对多元化,主要有以下七个渠道:①政府投资建设的住房;②政府购买、租赁的住房;③政府依法收回、征收、没收的住房;④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按照与政府约定建设的住房;⑤搭配建设的住房;⑥社会捐赠的住房;⑦其他途径筹集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