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空间:史家小学的科技教育》向我们展示了史家小学科技教师的风采,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无法计量的努力和奉献托举学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学校科技教育骄人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素质全面、勇于刨新、甘于奉献的科技教师团队。
《造梦空间:史家小学的科技教育》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史家小学科技教育的理念、目标、途径和方法以及成果,是史家小学科技教育的阶段总结、全面展示和深入反思。
第1篇史家小学的科技教育理念
第1章 科技教育的源头与动力/3
第2章 面向全体的科技教育/7
第1节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8
第2节科技教育是和谐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20
第3章 探究创新的科技教育/26
第1节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播下热爱和创新的种子/26
第2节关注社会生活理解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关系/3 1
第3节科技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32
第2篇史家小学的科技教育实践
第4章 科技育人的环境与资源/39
第1节创设科技教育环境/40
第2节拓展各类校外资源/51
第5章 科技育人的途径/62
第1节校本化的科技课程/62
第2节品牌化的科技活动/84
案例5.1我也能发现——《揭秘科技馆》校本课程五年级“天文望远镜”/67
案例5.2 “神奇的望远镜”擂台赛式活动课——《揭密科技馆》科技校本课程五年级“望远镜”/69
案例5.3感受神奇的画——《揭秘科技馆》科技校本课程四年级“错觉画”/72
案例5.4我和学生一起拼木块
——《揭秘科技馆》科技校本棵程:年级“空间思维块”/73
案例5.5 《揭秘科技馆》科技校本课程六年级“空气炮打靶”/75
第6章 科技育人的方法/98
第1节探究合作,主体参与/99
第2节多种形式,鼓励创新/102
第3节学科联动,多维渗透/105
第7章 科技育人的成果/113
第1节优势互补,全面开花/114
第2节多向交流,引领辐射/118
第3节育人育师,共同成长/122
第3篇史家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案例
第8章 大型活动案例/l31
案例展示8.1 史家小学“知水、爱水、惜水”科技实践活动报告/131
案例展示8.2 “小天使基金”活动收集宠物粪便制成有机肥绿化小区/157
第9章 课堂教学案例/l75
第4篇史家小学科技部心灵成长、专业发展的家园
第10章 团队构成——专兼职结合的科技教师团队/207
第1节科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9
第2节科技教师团队优势突出/213
第11章团队发展——这里没有多高的薪水。但会给你一个发展平台/217
第1节平台之一:师徒制/217
第2节平台之二:公开教学/218
第3节平台之三:科研引领/220
第4节平台之四:培训交流/221
第5节平台之五:科技活动/224
第6节平台之六:资源共享/225
第7节平台之七:校本教研/226
第12章团队精神——“我们共同的名字叫史家”/229
第1节 “教师个人的事,就是集体的事”/230
第2节 “很辛苦但很快乐”/233
后记/235
跋 不断拓展史家教育的精神空间/237
版权页:
插图:
2.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具有社会责任感
史家小学非常注重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比如在科学课上学习了节约用水,受到这个知识点的启发,六年五班的学生就开展了节约用水的活动,他们自发地组织搜集中水,然后进行花草浇灌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从活动当中感受到水确实来之不易,那么在生活中就能够节约用水,还会小手拉大手,把这种节约用水的意识带到家庭中。比如在讲环保低碳的时候,学生们想到了一系列低碳节省的方法。直到现在,学生们还非常注意低碳生活,有些学生不坐私家车改坐学校班车上下学。这些都是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的表现。
2010年全国科普日学校组织了“节水”系列活动。此次“节水”系列活动由科技教师组织,教学生通过实验盒检测水的质量,带领学生调查北京缺水的状况。杨春娜老师还帮助联系到了南水北调北京源头的丹江口,使学校的科技活动小组走进了当地移居居民的家。史家小学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缺少农村生活经验,对贫困和缺水的了解更是模糊。当学生走进那些贫苦人家,亲身感受到当地居民的贫穷和缺水之后,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从此以后不用教师特意强调,学生们都能做到节约用水和不浪费粮食。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课文里描述的贫困和缺水的认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比教师或家长强调多少次“不能浪费粮食,不许浪费水”都管用得多。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平时收集废旧饮料瓶和旧报纸,并把卖得的钱存进一个“绿色”存折,用这笔钱买了200多棵树,亲自种到了丹江口水库旁。也许学生的这种感受只能保存很短的一个时期,但教师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刻地感知社会生活。
教师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对学生的成长过程特别重要。这不但让学生的科技素养得到提升,同时也是对他做人方面的正确引导。这一点,科技组教师有一种奉献和爱生的精神。他们工作扎实认真,对学生充满爱心,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帮助更多的学生。学校有时候给科技组二三百元部门活动经费,教师们不但没花这些钱,反而还自发组织捐款,给“关爱”学校的学生买科技实验的材料,拿着这些材料给学生上科学课。张培华老师还带去学校最好的天文观测设备,让这些孤儿流浪儿也能接触并感受天文观测的魅力。
3.以自身的热情烘托孩子的科技兴趣,养成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科技教师自身对科学的热忱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张培华老师经常自己做一些发明,还申报了专利。他认为如果教师自身对科技创新不熟悉,就没有办法去让学生熟悉创新的过程。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自主创新,还需要教师教,但如果教师自己不明白又怎么教学生呢?一个好的科技小组,必须有一个好的导师。如果导师的水平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再强也没用。即使出现了很强的学生可能也是个案,不会成为一个群体,也不会持续下去。所以张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再累再忙也经常做一些发明,报一些专利,更重要的是带着学生一起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