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新浙商
新浙商“新”在哪里?马云曾说:我相信真正的新浙商精神一定是愿景驱动。本书选取众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浙商与企业,多维度、立体化剖析他们的创业思路与经营哲学,展现浙商与众不同的使命、精神与信念,揭开这个世界级商帮独特的思考法则与经商之道,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极具借鉴价值,对广大创业者更是具有极大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各类教科书和报告,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新时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壹商帮,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这个群体带给我们震撼,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经验。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可谓是普天之下商人的真实写照。然而,纵观历史,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遍及天下的人却寥寥无几。浙商,本书的主角正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群体之一。在当今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浙商俨然崛起为第一商帮。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许多商帮,明清时期徽商、晋商、潮商三大商帮堪称翘楚,鲁商、粤商、蒙商则崛起于近代,中国经济史与这些商帮翘楚息息相关。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今浙商成为成功的群体。在国内乃至世界舞台上,浙商一次次地谱写着“无浙不成市”的高歌。
作为“东方犹太人”,浙商紧跟时代潮流,从日化、百货、鞋业等轻工业到大规模的制造业,从高科技的电子软件业到金融业,从五花八门的教育机构到纵横四海的跨国贸易均有所涉及。如今是浙商全面出击的时代,他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正浩浩荡荡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军。
不少经济学家指出,如今浙商已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引领着整个中国民营经济的潮流。2015年公布的中国实力最雄厚的50家民营企业中,有24家为浙江企业,可以说中国民企的半壁江山乃是浙江企业。2012年,香港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曾赴温州实地考察,事后感慨道:如今浙商不仅在中国有名,在全球也很有名,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浙江。
以下这些数据足以真实地反映浙商的实力和勃勃生机:2008年公布的《胡润慈善榜》中,共有包括李书福、鲁冠球、林圣雄在内的18位浙江企业家上榜;2012年,在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有212家浙江民营企业上榜,占总数的42.4%,这已是浙江企业连续13年在全国占居首位;在2016年《福布斯》第10次颁布的中国富豪榜上,共有23位浙江籍企业家榜上有名,成为这份榜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浙商不仅把生意做到了国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操着浙江口音的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国内西部地区,就有300多万浙商将“义乌街”“浙江村”“温州路”办得红红火火,还有450多万浙江商人活跃在世界各地。就这一方面而言,浙商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犹太人”。
较之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龙游帮”“宁波帮”,“新浙商”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新浙商既需要白手起家的草根精神,又需要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意识,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以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创造力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就新浙商群体而言,第一代浙商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牢牢把握市场先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第二代浙商有的从上一代接过帅印,继续书写商业传奇,有的自主创业,在资本市场开疆拓土;而第三代年轻浙商则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深受互联网熏陶,已经在新时代初露锋芒。第三代浙商有着与前辈如出一辙的勇气、魄力和胆识,同时较之前辈,他们又有着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优秀商人群体,浙商一次次地向世人展示了在危机面前力挽狂澜的勇气和魅力。浙商的成功值得研究,我们不仅要研究“个体”浙商的成功案例,更要研究他们作为“群体”的成功要素,这对于个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子航,原名肖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硕士。长期关注前沿财经,研究经济现象,探寻热点人物背后的故事。
第一章 从边缘到主流:浙商的历史演进
1.风云浙商,孕于越土 // 003
2.文哲底蕴,儒商伊始 // 007
3.现实启迪:千年传承的商帮文化 // 010
4.宁波商帮之崛起,当代之借鉴 // 013
5.龙游乍起,商界翘楚 // 017
6.改革开放,春风又绿江南岸 // 021
7.科技新浙商,正在崛起的力量 // 024
第二章 在义与利之间觉醒:浙商的人文内涵
1.浙商精神,浙江精神之鲜明内涵 // 031
2.商业伦理,浙商的义利观 // 035
3.义利兼顾:游走于正义与功利之间 // 038
4.价值取向,新浙商成功的驱动力 // 042
5.草根浙商,家族企业的天然优势 // 045
6.血缘纽带,家族企业的显著优势 // 049
7.当代“炒”家:野蛮生长,毫厘必争 // 052
8.群体认同,浙商的另类归属感 // 055
9.低调务实,浙商的商业性格 // 059
第三章 拓荒的英雄、创新的先锋:浙商的转型与创新
1.浙江家族企业:家族进化,为财富护航 // 065
2.新浙商,在创新中求变 // 069
3.后危机时代的华丽转身 // 073
4.黄金宝: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 // 077
5.林东: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
用创意成就明天 // 079
6.郑晓峰:做大家爱喝的“休闲啤酒”,
去有钱人的地方赚有钱人的钱 // 083
7.廖春荣:让Hello Kitty定居中国,
让创意的种子把根扎牢 // 086
8.蒋伟华:巧用互联网技术,用创意颠覆传统 // 089
9.孙德良:互联网时代的产业拓荒者,
永不停歇地学习和创新 // 092
10.徐冠巨:智能公路物流的引路人 // 095
第四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浙商的市场嗅觉
1.浙商,嗅出商机的商场玩家 // 101
2.了解市场,谨慎小心“吃螃蟹” // 105
3.抓住先机,打造自身优势 // 109
4.紧跟政策,嗅出商机 // 112
5.把握市场风向,识别替代品 // 115
6.宗庆后:以敬畏之心与市场相处 // 118
7.任正非:拥有像狼一样敏锐的嗅觉 // 121
8.马云:市场就是看不见的江湖 // 124
9.钟睒睒:“农夫”的市场抢占赛 // 128
第五章 眼光决定未来:浙商的战略眼光
1.目光敏锐,紧抓“互联网+”机遇 // 135
2.“立体化扩张”,从“浙江经济”到
“浙江人经济” // 138
3.张亚波:改革应是企业的警醒与自觉 // 141
4.戴天荣:把握时机,弯道超车,逆袭扩张 // 145
5.钱金波:低调者攀登的高度始终以客户为中心 // 148
6.周晓光:生有涯,学亦有涯 // 151
7.姚新义:要做就做到业内顶尖水平,
向高端制造起航 // 154
第六章 游走于规则与不规则之间:浙商的管理运营
1.冲破樊笼,摆脱家族制 // 159
2.儒商思想,成就浙商企业 // 162
3.任正非:潜力比经验更重要 // 165
4.宗庆后:高度集权的扁平管理追求简单和稳定 // 168
5.吴志泽:从家族模式走向联合经营 // 172
6.马云:管理企业,先管理人心 // 175
7.马云:要唐僧团队,不要刘备团队 // 178
第七章 产品与文化的前世今生:浙商的品牌营销
1.用品牌敲开市场大门 // 185
2.品牌魅力,“再活五百年攻略” // 188
3.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品牌故事 // 192
4.丁磊:品牌营销的根本是态度营销 // 195
5.宗庆后:把握好时机,让品牌绽放 // 198
6.柳传志:融合东西方文化,走国际化道路,
让联想做世界的品牌 // 202
7.屠红燕:从品牌起航,以文化立足 // 205
第八章 竞争是游戏,更是艺术:浙商的竞争谋略
1.同学经济,为浙商插上翅膀 // 211
2.从“团”到“群”:产业的集群式拓展 // 214
3.郑莱莉:天道酬勤,做成功的创二代,
永远给自己充电 // 217
4.丁磊:不急于一时,后来者居上 // 220
5.张亚波:从“成本领先”走向“技术领先” // 223
6.马云:颠覆,即拥有一支超高效执行力的队伍 // 226
第九章 黄金时代,以资本角逐市场:浙商的资本布局
1.浙商时代:大步迈开,全球布局 // 233
2.颠覆传统,全球资本布局 // 236
3.李如成:从服装大王到资本大鳄,不断磨砺,
提高抗风险能力 // 239
4.郭广昌:用中国动力嫁接世界资源 // 242
5.马云:战略至上,我的融资之道 // 245
6.宗庆后:输入优质的资本血液 // 248
7.李书福:中西合璧,让管理层有充分的自由,
引领沃尔沃走向复兴 // 251
第十章 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浙商的全球化
1.用世界级思想成就世界级企业,从低调做起,
才能成就高调 // 257
2.紧跟浪潮,集体突袭海外品牌 // 260
3.陈建成:一路驰骋,决不放弃崭露头角,
成就“东方西门子” // 264
4.徐文荣:让“好莱坞”崛起于东方,
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低廉的成本 // 267
5.鲁冠球:用海外资本去收购海外企业,
把中国汽车开向世界 // 271
6.陈爱莲:迈开大步,登上世界舞台 // 274
7.庄启传:让宝洁棋逢对手,永不满足,超越自我 // 277
第十一章 犹太式中国人的经商法则:温商的风起云涌
1.温商崛起:别具一格的地缘文化 // 283
2.拿来主义: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 286
3.抱团打拼:温商的资本纽带 // 290
4.温州模式:不断追求突破 // 293
5.不一样的树林:温州模式PK青岛模式 // 295
6.邱光和:借力共赢,凝聚一切力量 // 299
7.南存辉:将“正泰大道”写入德国历史 // 302
8.郑秀康:勇闯世界的“中国狼” // 305
第一章从边缘到主流:浙商的历史演进1.风云浙商,孕于越土浙商,顾名思义,就是出生于浙江的商人。浙江是一片自由而灵动的热土,在那里孕育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商海骄子。而这一切若要追根溯源,则可以回溯到2000多年前的越地文明。
古时候,浙江被称为瓯越,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蛮夷之地”,需要利用中原的礼乐文化进行教化。然而,浙江受山河湖海阻隔,偏安一隅,远离封建大一统思想的核心辐射地带,因此这里的文化别具一格。
古时候,浙江的先民们就注重以文化为手段来推动国计民生的发展,靠着天然的地理环境、交通位置和丰饶的物产,他们长期从事商业活动。西周末年至春秋初期,中国社会正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工商业有了萌芽之势,并逐渐繁荣起来。在百花齐开的乱世里,浙人能臣经商治世者甚众。
若要回顾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有两个名字是我们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那就是勾践和范蠡。二人为越国揭开了新的序幕,并且身体力行,对越国的区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古时候的越国就是今天的浙江,当年越王勾践被吴国人打败,沦为俘虏,在吴国苟且度日,最终在范蠡等几位能人志士的相助下,他才返回了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表面上低调内敛,对吴王俯首称臣、毕恭毕敬,暗地里却一心想要报仇雪恨。他和老百姓一起下到田地里参与耕种,勾践的夫人也与越国的其他妇女一同织布纺纱,推动越国的农业生产。当年,越国遭遇了亡国之灾,人口锐减,于是勾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人们生育。勾践授予范蠡权力,让他训练兵马;也授予文种权力,让他精心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勾践还深入民间,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并对处于贫困之中的百姓施以援手。勾践卧薪尝胆,花了十来年时间来推动本国人力与物资的发展,又花了十来年时间深入研究各项国家政务。他任人唯贤,对有识之士予以重任,最终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
对于一代又一代浙江人而言,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他们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原型。对于整个浙商群体而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先祖勾践的文化血统。浙商以“赵王勾践”为文化原型,这也是浙商作为中华民族最强大商人群体与其他地区商人的区别之所在。
其实,正是内心熊熊燃烧着的复仇火焰支撑着勾践,让他一步步走到了最后。对于大部分浙商而言,贫寒是他们出生时就被打上的烙印,他们迫切地渴望能摆脱贫困,进入社会的富裕阶层,这种心情与当年勾践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是何其相似。
在浙江省诸暨市杭金衢高速公路上有一块广告牌,上面的广告语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越王卧薪尝胆地,诸暨工业创业园”。诸暨人把这块广告牌立在如此醒目的地方,就是为了表达其迫切的创业心理,而这也反映了所有浙江人的心声。浙商群体多是草根阶层出身,他们经商创业的目的也很单纯,那就是脱贫致富。在他们看来,贫困乃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亦是最危险的劲敌。于是,浙江人挣脱了各种外界条件的束缚,走出了家门,只要能挣钱,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毫无怨言。在20世纪80年代,全浙江省共有200多万人远离家人,前往外省打工。这些讨生活的人们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大步向前地为历史书写着新的篇章。当年那些讨生活的人群中最优秀的部分脱颖而出,成为今天的浙商。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以现实、低调、直接的方式追求着经济利益,并成就了今天的经济奇迹——浙商。
陶朱遗风的经商秘诀
范蠡是春秋战国年间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熟谙经济。范蠡是勾践手下最有威望的大臣,长期活跃在吴越精彩纷呈的政治舞台上。在范蠡的苦心辅佐下,勾践最终战胜了吴国,成功复国。而范蠡对名利毫不留恋,头也没回地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改名为陶朱,开始在商业领域发挥他的才华。作为商人的陶朱同样也很成功,甚至被后人誉为商圣。
作为中国历朝历代商人的鼻祖,范蠡在绍兴留下了很多遗址。范蠡设立了经商要遵循的几大原则,如四通贸易、薄利多销、供求之盈缺决定价格之贵贱等,日后崛起的浙商将这些原则视为经商的不二法则。除此之外,范蠡对于后世浙商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年,他毅然决然地放弃高位,投身商海,并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这让作为后来者的浙商明白了,官场并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舞台,在商海里乘浪搏击也可能斩获荣光。正是在这种敢闯、敢拼的价值观的激励下,浙江人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工商业中,并最终彻底摆脱了贫困。对浙江人而言,选择经商是他们融入血脉里的一种自发自觉。
“居商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范蠡的一生生动地演绎了不同维度的成功,而作为后来者的浙江人也纷纷效仿他的经商法门。总结起来,范蠡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洞悉先机。春秋末年,商业开始萌芽,自由经营的商人开始活跃在市场上。当时的市场形势复杂多变,要想谋取利润,就必须把握市场的信息脉搏。范蠡的一大优势就是善于了解并预测市场行情的走向,从而把握先机。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既能根据时令调整经营策略,又能适时把握未来市场的走势,从而以最具优势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将主动权一直紧紧抓在手里。
第二,把握商品价格的规律。在范蠡看来,任何商品价格的贵贱都不是恒定的,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起起伏伏的。正如他所说的“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反”,这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阐述的却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也就是说,市场规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扭转的。在此基础上,范蠡提出了“贱买贵卖”的经营理论,并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
第三,薄利多销。在范蠡看来,“薄利”的最终目的就是“多销”,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经济周转的周期缩短,让手头有更多流动资金。
第四,把信誉放在第一位。在做生意时,范蠡尤其强调“择人”的重要性,“择人”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挑选进货商。范蠡指出,应该优先选择那些质量有保障的产地和进货商,从他们那里获取优质产品。唯有以产品的质量取胜,才能取信于民,稳定而持久地经营下去。
第五,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范蠡辞去官职后度过了20来年的经商生活,曾先后三次在大饥荒时仗义疏财,一掷千金。而他的重义轻利、诚信经营也为自己赢得了好口碑,他深受当地百姓信赖。
正是在“勾践原型”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范蠡极具操作性的经商法则的影响下,后世浙江人纷纷踏出家门,投身商场,在商海的狂风巨浪里历经千锤百炼,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最不容小觑的一股商界力量——浙商。
……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