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1部分主要介绍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视听觉媒体的运用与规范;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规范,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整体设计以及PPT课件的教学设计;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包括微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微课程教学画面的拍摄,包括画面构图与拍摄技巧、摄影拍摄技巧与规范、影视拍摄技巧与规范;第五部分主要介绍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1. 本书结合zui新的教学理念和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介绍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必须掌握的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用性强。
2. 本书作者为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专家,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组织全国多媒体课件评奖工作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吴疆,研究员,教育部教育技术专家组专家,长期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编写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一级)》和《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等。
第一部分 多种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第一章 文字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2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媒体形态	2
一、课件字幕的构成形式	3
二、课件字幕的呈现形式	3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运用	4
一、课件中常用字体的基本特征	4
二、课件中常用字体的分类	5
三、课件字幕的构成模式	6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设计与运用规范	7
一、课件文字设计的基本要领	7
二、课件字体呈现方式的选择	8
三、课件文字的大小设计	9
四、课件中文字使用的基本要领	12
第二章 声音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14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中声音媒体的形态	14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中声音媒体的选择	15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语言处理和运用规范	16
一、语音的录制	16
二、课件语言的运用	22
三、课件语言的运用规范	22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音效处理与运用规范	23
一、音效素材的获取	23
二、课件音效声的运用	24
三、课件音效声的运用规范	24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处理和运用规范	25
一、音乐素材的获取	25
二、音乐文件的编辑	27
三、课件音乐声的运用	30
四、课件中的音乐运用规范	31
第三章 图像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34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媒体的分类	34
一、课件图片	34
二、课件图形	35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媒体的选择	35
一、课件图片的选择	35
二、课件图形的选择	35
三、课件图片、图形的搭配运用	36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媒体的处理和运用	37
一、课件图像素材的基本处理	37
二、课件图像媒体的运用	38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媒体的运用规范	41
一、课件图像规格标准	41
二、课件图像构图规范	42
三、课件图像色彩规范	47
四、图像在课件页面中的布局规范	49
第四章 视频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53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中视频媒体的分类与选择	53
一、课件中视频媒体的分类	53
二、课件中视频媒体的选择	54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中视频媒体的处理和运用	55
一、课件视频的拍摄与录制	55
二、互联网视频媒体的下载	58
三、课件视频文件的格式转换	58
四、课件视频素材的剪辑	60
五、课件视频媒体的运用	63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中视频媒体的运用规范	65
一、课件视频文件规范	65
二、课件视频拍摄规范	66
三、课件视频剪辑规范	69
四、视频媒体在课件页面中的布局规范	72
五、视频媒体在课件中的调用规范	75
第五章 动画媒体的运用与规范	77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媒体的分类与选择	77
一、课件中动画媒体的分类	77
二、课件中动画媒体的选择	78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媒体的制作和运用	80
一、课件动画的制作	80
二、课件动画媒体的运用	81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中动画媒体的运用规范	83
一、课件动画文件规范	83
二、课件动画制作规范	84
三、课件动画媒体的调用规范	85
第二部分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与规范
第六章 多媒体课件的整体设计	88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88
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类型	88
二、网络版多媒体课件	90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92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92
二、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原则	94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心理策略	96
一、多媒体课件媒体设计中的心理策略	96
二、教学信息组织与结构设计中的心理策略	99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	102
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	102
二、多媒体课件的稿本设计	103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组成	107
一、课件引入部分	107
二、学习者控制部分	108
三、教学内容呈现部分	109
四、学习者帮助部分	114
第六节 画面设计色彩基础	114
一、认识色彩	114
二、色相	115
三、色饱和度	120
四、色彩明度	121
五、综合对比和色调倾向	121
第七节 多媒体画面的色彩搭配	123
一、色彩搭配	123
二、课件色彩搭配方案的选择	124
三、课件色彩与和谐心理	124
四、多媒体课件画面色彩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25
第七章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	127
第一节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形式	127
一、多媒体课件界面的视觉要素	127
二、多媒体课件界面构图的文图布局	130
三、多媒体课件界面构图的艺术风格	135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	137
一、多媒体课件界面构成要素的设计	137
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整体编排设计	147
第三节 网络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	152
一、网络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原则	153
二、网络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规律	154
第八章 PPT课件的教学设计	162
第一节 PPT课件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教学设计流程	162
一、PPT课件的教学应用模式	162
二、PPT课件的教学设计流程	162
第二节 PPT课件界面的组成与设计	164
一、PPT课件视觉要素的组成与设计	164
二、PPT课件的母版设计	171
第三节 PPT课件的制作步骤与制作中的问题	172
一、PPT课件的制作步骤	172
二、PPT课件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75
第四节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179
一、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方法	179
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直观评价	181
三、多媒体课件的评审标准	182
四、对教师日常使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PPT课件的评价	184
第三部分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九章 微课程的教学特点	188
第一节 认识微课程	188
一、微课程的概念与内涵	188
二、微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191
三、微课程与慕课的应用	193
四、微课程的主要特点	195
第二节 微课程的组成形式	196
一、微课程的学习过程	196
二、微课程的类型	197
三、微课程的屏幕呈现形式	198
第三节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	199
一、不同学习理论呈现的教学理念	199
二、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201
三、微课程的教学模式	203
第十章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205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方法	205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205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	206
三、教学设计的任务	207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209
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内涵	210
第二节 微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212
一、教学分析阶段	212
二、教学设计阶段	215
三、教学开发阶段	215
四、教学评价阶段	215
第三节 微课的结构规划与设计	216
一、微课的体系结构	216
二、微课的结构规划	217
三、微课的内容规划	217
四、微课的教学结构设计	218
第四节 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220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对象的一般特征
和学习准备分析	220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目标分析	221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内容分析	222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
分析	223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效果评价
分析	224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目的》微课教学设计之教学方案	224
第十一章 微课程的教学技能	230
第一节 基本教学技能	230
一、教学语言技能	230
二、教态变化技能	234
三、板书技能	236
四、讲解技能	237
五、演示技能	240
第二节 微课程的课堂教学技能	244
一、导入技能	244
二、提问技能	246
三、强化技能	252
四、结束技能	255
五、教学组织技能	258
第三节 微课程的教学评价	259
一、高校微课间的差异	260
二、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	261
三、高校微课教学量化评价的依据	264
四、高校微课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标准	265
第四部分 微课程教学画面的拍摄
第十二章 画面构图与拍摄技巧	270
第一节 摄影画面的构图	270
一、构图与构思的概念	270
二、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271
三、构图中的心理因素	275
第二节 影视画面构图基础	278
一、影视画面构图的特点及其与摄影构图的区别	278
二、影视画面构图要素	280
第三节 影视画面的布局与组成	289
一、主体	289
二、陪体	293
三、前景	294
四、背景	296
五、画面的空白	297
六、画面中的心理趋合	299
第四节 影视画面的均衡	299
一、均衡的形式	300
二、拍摄角度的选择	302
第十三章 摄影拍摄技巧与规范	309
第一节 数码相机	309
一、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309
二、数码相机的种类	310
三、数码相机的使用	312
第二节 数码相机使用技巧	313
一、取景	313
二、色温	314
三、曝光	315
四、闪光灯的运用	316
五、快门速度	319
六、景深	320
七、焦距	321
八、对焦	322
第三节 数码相机拍摄规范	322
一、摄影图像拍摄规范	322
二、拍摄图像时的光线运用规范	329
三、摄影图像影调规范	332
第十四章 影视拍摄技巧与规范	335
第一节 摄录一体机	335
一、摄像机与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335
二、数码摄像机	336
三、数码摄像机的分类	336
第二节 光学与电视系统基础知识	337
一、光学系统知识	337
二、电视系统知识	339
第三节 摄像机操作基础	340
一、持机方式	340
二、持机要领	341
第四节 摄像机基本拍摄技巧	343
一、景别的选用	343
二、镜头的运动形式	346
三、运动镜头的运用	348
四、拍摄时的构图方法	348
第五节 布光技巧	349
一、摄像用光分类	349
二、三点布光与光位布光	351
三、节目拍摄用光	352
四、布光注意事项	353
五、用光拍摄技巧	354
第五部分 微课程制作方法与流程 
第十五章 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制作	358
第一节 微课程编制过程与编制人员	358
一、微课程编制过程	358
二、微课教学编导人员的工作与要求	359
三、微课编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60
第二节 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分类与制作设备	362
一、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分类	362
二、真人拍摄型微课程制作设备	363
第三节 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及出镜人员的选择	364
一、分镜头稿本的编写	364
二、出镜人员的选择	368
第四节 拍摄场景的选择与拍摄计划的制订	369
一、拍摄场景的选择	369
二、拍摄计划的制订	371
第五节 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	372
一、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前期拍摄	372
二、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后期制作	373
三、真人拍摄型微课程的制作注意事项	373
第十六章 录屏型微课程的制作	375
第一节 录屏型微课程的分类与制作设备	375
一、录屏型微课程的分类	375
二、录屏型微课程的制作硬件与软件	376
第二节 录屏型微课程的后期制作	377
一、屏幕录制	377
二、视频剪辑	379
三、特效制作	380
四、时间特效	385
五、声音制作	386
六、输出文件	388
七、录屏型微课程制作的注意事项	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