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米契斯*夏丏尊译的《爱的教育(全译插图本) 》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叙述了学习和生活中 的所闻所想。全书共100篇文章,从10月份四年级开 学**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描写了 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 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 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全书各节都将爱浸入 其中,将爱的大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 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 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名家经典译丛:
同样的经典,不同的品质;同样的阅读,不同的体验。一流的内容,一流的装帧,一流的典藏本。
★名家名译,学生和家长必读书目*读本。
★法国《读书》周刊评其为有史以来人类*读物第三名。
★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的*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
★译成百种语言,至今销量已超过10,000,000册。
★作者亚米契斯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
译者序
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敢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因了这种种,早想把这书翻译。多忙的结果,延至去年夏季,正想鼓兴开译,不幸我唯一的妹因难产亡了。于是心灰意懒地就仍然延搁起来。既而,心念一转。发了为纪念亡妹而译这书的决心,这才偷闲执笔。在《东方杂志》连载,中途因忙和病,又中断了几次。等全稿告成,已在亡妹周忌后了。
这书原名《考莱》( Cuore),在意大利原语是心的意思。原书在一九○四年已三百版,各国大概都有译本,书名却不一致。我所有的是日译本和英译本,英语本虽仍作《考莱》,下又标《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几字。日译本改称《爱的学校》(日译本曾见两种,一种名《真心》,忘其译者,我所有的是三浦修吾氏译,名《爱的学校》的)。如用《考莱》原名,在我国不能表出内容,《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似不及《爱的学校》来得简单。但因书中所叙述的不但学校,连社会及家庭的情形都有,所以又以己意改名《爱的教育》。这书原是描写情育的,原想用《感情教育》作书名,后来恐与法国佛罗贝尔的小说《感情教育》混同,就弃置了。
译文虽曾对照日英两种译本,勉求忠实,但以儿童读物而论,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敲的地方。可是遗憾得很,在我现在实已无此工夫和能力,此次重排为单行本时,除草草重读一过,把初刷误植随处改正外,只好静待读者批评了。
《东方杂志》记者胡愈之君,关于本书的出版,曾给予不少的助力。邻人刘熏宇君,朱佩弦(朱自清)君,是本书最初的爱读者,每期稿成即来阅读,为尽校正之劳;封面及插画,是邻人丰子恺君的手笔。①
都足使我不忘。
一九二四年十月一日丐尊记于白马湖平屋
作者原序
此书特别地奉献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
人们也可以这样的题名此书: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然而我说: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不能断定,他就能写成恰如此书所印的一般。他是以自己的能力,慢慢地记录在校内校外之见闻及思想于一册而已。年终,他的父亲为之修改,仔细地未改变其思想,并于可能内保留儿子所说的这许多话。四年后儿子入了中学,重读此册,并借自己记忆力所保存的新鲜人物而又添了些材料。
亲爱的孩子们,现在读这书吧,我希望:你们能够满意,而且由此得益!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名小说家。自幼深受爱国主义风潮的影响,酷爱写作,在军队当过军官,担任过随军记者和编辑。退役后,致力于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军队和学校生活的描写。其游历欧、亚诸国所创作的记录各国风土人情的作品也贯穿着爱国主义的主旨。 亚米契斯创作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是其创作生涯的**之作,也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 夏丐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1912年改字丐尊,号闷庵。浙江绍兴上虞人。文学家,语文学家。自幼从塾师读经书,1901年考中秀才。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和东京高等士业学校。1907年辍学回国。1925年到上海参与立达中学(后改为立达学同)、立达学会及该会杂志《立达季刊》、《一般》月刊的创办工作,同时兼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1939年创办《月报》杂志,担任社长,并兼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
第一卷 十 月
始业日
我们的先生
灾难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同窗朋友
义侠的行为
我的女先生
贫民窟
学校
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
第二卷 十一月
烟囱扫除人
万灵节
好友卡隆
卖炭者与绅士
弟弟的女先生
我的母亲
朋友可莱谛
校长先生
兵士
耐利的保护者
级长
少年侦探(每月例话)
贫民
第三卷 十二月
商人
虚荣心
初雪
小石匠
雪球
女教师
访问负伤者
少年笔耕(每月例话)
坚忍心
感恩
第四卷 一 月
助教师
斯带地的图书室
铁匠的儿子
友人的来访
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王的大葬
勿兰谛的斥退
少年鼓手(每月例话)
爱国
嫉妒
勿兰谛的母亲
希望
第五卷 二月
奖牌授予
决心
玩具火车
傲慢
劳动者的负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例话)
铁工场
小小的卖艺者
谢肉节的末日
盲孩
病中的先生
街路
第六卷 三 月
夜学校
打架
学生的父母
七十八号犯人
小孩的死亡
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
奖品授予式
争闹
我的姐姐
洛马格那的血(每月例话)
病床中的小石匠
卡华伯爵
第七卷 四月
春
温伯尔托国王
幼儿院
体操
父亲的先生
痊愈
劳动者中有朋友
卡隆的母亲
寇塞贝·马志尼
少年受勋章(每月例话)
第八卷 五 月
畸形儿
牺牲
火灾
六千英里寻母(每月例话)
夏
诗
聋哑
第九卷 六 月
格里勃尔第将军
军队
意大利
九十度的炎暑
我的父亲
乡野远足
劳动者的奖品授予式
女先生之死
感谢
难船(最后的每月例话)
第十卷 七 月
母亲的末后一页
考试
最后的考试
告别
校毕赘言
《爱的教育》指导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