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每一位英国刑事律师一样,本书作者亚历克斯·麦克布赖德几乎每一天都会站上法庭,思维敏捷、词锋锐利,履行他的本职工作。作者娓娓讲述在律师办公室、法庭和监狱中发生的一幕幕场景,让读者不仅得以领略律师的日常工作,而且能够进入作者的内心,体会律师为处境艰难的客户奋力辩护时的各种心理活动。他向读者呈现的不是法庭剧,而是真实的庭审,还有英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与现实。本书文风诙谐,但是在俏皮的语句中,却潜藏着一个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巨大难题:如何保证无辜者不会蒙冤,有罪者罚当其罪。这个难题仍然远未解决。
《律师为什么替“坏人”辩护?——刑事审判中的真相与谎言》:
英国律师现身说法,文风诙谐,语句俏皮。
呈现英国法庭的真实庭审,深入了解刑事审判中的真相与谎言。
亚历克斯·麦克布赖德是一位英国刑事辩护律师。他是《远景》(Prospect)杂志“普通法”专栏的作者,也是《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的撰稿人,还参加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本台记者报道》等诸多节目。
何远,浙江大学民商法学硕士,现为执业律师,译有《最高法院的“隐士”》(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质问希特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等作品。
汪雪,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律硕士,华盛顿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法法学硕士,现为执业律师。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基本训练
一、中殿会馆巷
二、会见客户
三、周六的开庭与派对
第二章 熊洞
四、不入流的律师,为不入流的罪行辩护
五、毫无希望的陪审团案件
六、承载梦想的文件架
第三章 证明
七、撑过半场
八、举证责任
九、辨认:“从一千个人里面,我也能把他认出来”
十、披露:强大的靠山
十一、赢面
十二、交叉询问
第四章 裁判
十三、紫色的救生艇
十四、偏见
十五、相信陪审团
十六、施舍
十七、笼中鸟
第五章 变化
十八、事务员
十九、泪眼婆娑
二十、认罪
二十一、伟大的再平衡
注释
后记
会馆大堂的钟响了一声,律师的午餐时间到了。律师们从内殿会馆的东西两道走廊上走来,他们年龄各异,踌躇满志地大步走过庭院,华贵的衣着下,都早已饥肠辘辘。他们从正在闲逛的游客中穿梭而过,这些游客五十来岁,都是中西部人,身穿紫红色冲锋衣,头戴灰色棒球帽;他们接着绕过了正在全神贯注研究地图的意大利远征队。会馆三楼的房间洒满阳光,从这里向下看时,对于律师们流露出来的轻松惬意,我感到十分惊讶。的确,在这里他们会很开心,不过,他们却像是拥有这块土地一样怡然自得。在加入律师们的行列,加入下方庭院中这些雍容华贵的男男女女,与他们一道走去吃午餐时,律师们就已经让我吃了一惊,这令我惊讶不已。
啊,午餐!我伸出手臂,舒展了一下肩关节。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我特别喜欢一款三明治——粉红的小片羊肉,蘸上薄荷酱,夹在两片上好的面包之中。我坐回座位,弓身俯在一叠裁判文书上,一边读着那些文书,一边开始吃我的午餐。下午,师父和我要会见本案的当事人,也就是我们的客户。在阅卷时,我用餐十分小心,以免三明治会掉在严肃的白色文件上。我迫切想要了解案件事实,急切地想要知道我们的客户处于什么样的麻烦之中。没过多久,我就发现,答案十分明显。
我们的客户埃里克走进了当地一家同性恋酒吧。老客户们都说他是一个多少有点“粗野的同性恋男妓”。他的举止会很怪异,摆出空手道的姿势,四处乱窜。就在这个酒吧里,他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拉比,人们都说那人不善交际。他把拉比引诱到附近的公寓之中。一到公寓,埃里克就把拉比敲昏掐死,然后分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