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关于白俄罗斯投资环境以及中国与白俄罗斯投资合作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为中国企业进入白俄罗斯市场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科学的投资参考。白俄罗斯共和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市场存在巨大机遇和潜力,蕴藏着无限商机,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和开发国外市场的重要地区。白俄罗斯已成为我国在东欧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之一。随着中白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合作必将成为未来中白经贸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1992年在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主任周启元教授的指导下,我开始从事新东欧六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转轨经济问题研究。1996年5月-2002年5月,我在乌克兰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关系教研室和乌克兰对外贸易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教研室从事经济转轨国家外国投资问题研究,新东欧六国投资环境是我的重点研究对象。2002年5月-2005年2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工作,该研究室是21世纪初期中国国内唯一的以新东欧国家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部门,拥有该领域研究众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新东欧国家相关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众多前辈、领导和同事们的细心指导与帮助下,我对新东欧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新东欧国家投资环境(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社会和历史环境)是我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3月一2007年3月,我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聘为客座教授,在该研究所所长巴霍莫夫院士指导下,我与该研究所普罗德尼科夫教授、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杜德金科教授和乌克兰汉学家协会主席谢德涅夫教授合作,对新东欧国家投资环境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成为乌克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学专著《转轨经济中的外国直接投资》ISBN966-316-077-2的重要内容。2007年6月,我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调到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工作,专职从事与新东欧国家之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工作。2008年4月-2015年8月,我先后担任国家开发银行乌克兰工作组副组长、爱沙尼亚工作组组长、拉脱维亚中心工作组组长(对口负责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金融合作)、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作组副组长(对口负责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六国金融合作),长期派驻在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罗斯工作近8年。在此期间,我还有幸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聘为特邀研究员,将国际金融合作实践工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继续从事一些关于新东欧国家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相关研究。
在白俄罗斯工作期间,恰逢中白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的大发展时期,我不仅全面参与了国家开发银行在白俄罗斯所有金融合作项目的相关具体工作,还亲历了这段时期中白两国经贸合作中一系列重大事件。与白俄罗斯财政部、经济部、各大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得到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商务参赞处以及白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招商局集团、国机集团、中国机械、中工国际、中信建设、中海经、中国路桥、北京住总集团、轩辕集团、中国能源工程、中兴、华为、吉利汽车、中国国际航空)派驻到白俄罗斯的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见证了中白两国间2008年以来所有大型投资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切身感受到中白两国投资合作蓬勃发展的喜悦。2015年9月,我从国家开发银行白俄罗斯工作组调回总行国际合作业务局欧亚业务部工作,仍主要对口负责国家开发银行在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国际合作业务工作。在国际合作业务局欧亚业务部工作一年多的时间中,我得到了来自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丝路基金、中国进出口银行、欧亚合作基金、招商局集团、国机集团等金融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这使得我有机会从宏观角度分析和研判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经贸与投资合作关系,并与之前我对白俄罗斯投资环境的多年研究及近5年来海外一线工作经验相结合,对白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投资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任飞,男,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欧亚业务部高级客户经理助理,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民建北京市西城区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转轨经济问题研究,主要代表作:《прямые иностранные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транзитивной экономике》(转轨经济中的外国直接投资,专著)《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合著)、《国际投资新论》(合著)、《世界经济黄皮书:俄罗斯》/2004-2006/(合著)、《世界知识年鉴:(乌克兰)/2005、2006年/(合著),《列国志:格鲁吉亚》(合著),在《世界经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欧亚经济》和《乌克兰经济》、《对外贸易》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导论
上篇 白俄罗斯投资环境
第一章 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人文环境
第一节 历吏环境
第二节 地理环境
第三节 政治环境
第四节 社会人文环境
第二章 法律环境
第一节 法律环境概述
第二节 商业法律环境
第三节 税收法律环境
第四节 外国投资法律环境
第三章 经济环境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第二节 财政金融环境
第三节 地区经济环境
第四节 产业经济环境
下篇 中国一白俄罗斯投资合作
第四章 中国一白俄罗斯投资合作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于中白投资合作视角的国际投资理论综述
第二节 基于中白投资合作视角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理论探索
第五章 中国一白俄罗斯投资合作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一白俄罗斯投资合作总体概况
第二节 中白投资合作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中白投资合作区位和产业选择
第六章 中国一白俄罗斯投资合作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自工业园区投资合作
第二节 中自能源资源领域投资合作
第三节 中自交通通信领域投资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白俄罗斯投资环境与中国-白俄罗斯投资合作》: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希特勒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分割波兰的附加秘密议定书。9月1日,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到9月中,已逼近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边界。当波兰大部分领土被德军侵占后,9月17日,苏联红军越过波苏边境,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置于苏联的保护下。25日西白俄罗斯获得解放。10月28-30日,由西白俄罗斯各界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人民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以下宣言:在西白俄罗斯建立苏维埃政权;西白俄罗斯与东白俄罗斯合并,并加入苏联。11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通过一项法律,承认东西白俄罗斯统一,以及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同月12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第三次特别会议宣布接受西白俄罗斯加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从此日起,西白俄罗斯与东白俄罗斯重新合并。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战争初期,白俄罗斯军区的红军在白俄罗斯与敌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展开了著名的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明斯克、莫吉廖夫、维捷布斯克和戈梅利保卫战,挫败了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计划。1941年6月至7月,布列斯特要塞守卫军持续抵抗德国侵略者长达6周。1941年9月,白俄罗斯完全被德国军队占领。在德军占领期间,白俄罗斯人民同德寇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有110万人参加红军,全国各地有1255个游击队和小组(37.4万人)奋起抗敌。1941年年末白俄罗斯开展游击运动,直至1944年前,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游击队伍。1943年明斯克地下党击毙了纳粹德国在白俄罗斯首要傀儡专员库伯。1943年秋,苏联红军开始反攻。9月,开进白俄罗斯。1944年初解放了东白俄罗斯。1944年6月末至7月,苏联红军与纳粹德国军队展开巴格拉基昂战役,7月3日,解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7月底,白俄罗斯全境解放。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波兰领土、西白俄罗斯区域问题达成一致,约定除比亚维斯拖克州外,其余白俄罗斯的领土划归苏联管辖。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从1945年10月24日起,白俄罗斯成为联合国成员国,并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
白俄罗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重建并恢复工业生产,到1945年底,已经恢复战前月1/3的工业生产力。在战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46-1950年),白俄罗斯工业恢复到战前水平,但集体农庄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1946年的自然灾害导致1946-1947年农业歉收,饥荒再度导致数十万人流离失所。1948-1949年白俄罗斯地区大范围实施农业集体化,集体化的结果又重演了1929-1933年悲剧,西白俄罗斯地区的部分农民开始逃遁至森林,组织游击队,反抗苏联的统治,一直到1952年苏联才彻底平息了西白俄罗斯地区的乱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任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为一名“改革者”,给白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经济权力由苏联中央下放给地方,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部委从莫斯科手中获得了更多的企业控制权。莫斯科给予白俄罗斯农业注入了更多的国家投资,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文化艺术领域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化。但在赫鲁晓夫当政的后半期,在白俄罗斯又开始重新出现俄罗斯化的趋势,1961年,苏共新党纲强调俄语在消除苏联人民的民族隔阂上的重要性,提出“民族融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当苏联社会向共产主义迈进时,民族语言也将随之消失。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保守派的压力下辞去职务,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统治初期,白俄罗斯境内兴建了许多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炼油工业区,工业部门日益增加,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农业也普遍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在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白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位居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