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科文摘系列: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文摘(2016.NO.1 总第1卷)》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学术文摘系列的新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办,是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第1本学术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文摘系列: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文摘(2016.NO.1 总第1卷)》分为“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两部分,精选了2016年上半年涉及“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9个方面的60篇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文摘系列: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文摘(2016.NO.1 总第1卷)》以全球视野和学科交叉的多元视角对所选文章进行提炼,选取其核心精华部分展现给读者,是相关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人口学
思想的贫困与工具陷阱——对当代中国人口问题研究的反思
生育
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规模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
全面两孩政策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与中国人口趋势
中国1970年以来二孩生育间隔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
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
生育率结构性变化与新生人口激增——基于北京的APC模型实证研究
中国近年来的生育水平估计
20世纪以来国际生育水平变迁历程及影响机制分析
国际计划生育发展回顾及2015年后展望
人口分布与人口结构
中国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胡焕庸线
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
从六十五年发展看胡焕庸线
中国人口格局的转变和新人口发展战略的构造
中国出生性别比水平估计及形势判断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死亡与健康
1991-2014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及预期寿命评估——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
江苏省昆山市1981-2014年期望寿命时间序列分析
平均预期寿命、健康工作寿命与延迟退休年龄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群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
中国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的估计与预测——来自澳大利亚的经验
家庭老年照料会降低女性劳动参与率吗?——基于两阶段残差介入法的实证分析
人口与社会
中国当代家庭、家户和家的“分”与“合”
二孩对城镇青年平衡工作家庭的影响——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
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第二部分 劳动经济学
劳动就业
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民生领域难题
“十三五”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预测及缺口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制度安排与未来发展
中国劳动人口素质红利与经济增长
就业政策的阶段特征与调整方向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中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地区差异还是行业差异?——双重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收入不平等
要素禀赋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统计分析——基于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市场分割、资源错配与劳动收入份额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化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研究
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趋势——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证据
劳动关系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马克思和谐劳动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企业工会效用与员工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社会保障
供给侧改革:降费对社会保险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中国“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展望
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与居民幸福感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京津冀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
人力资本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
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我国城镇劳动参与、就业形态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健康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学科文摘系列:人口与劳动经济学文摘(2016.NO.1 总第1卷)》:
中国人口发展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一方面因其整体的规模十分突出,结构上的小变动也能转化为规模上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则因其颇具特色的生育政策。“单独两孩”政策拉开了生育政策新一轮调整完善的序幕,而全面两孩政策却是“重头戏”,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明显超过“单独两孩”政策,既赢得了新机遇,也平添了新的挑战。
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育政策新一轮调整完善的步伐明显加大加快: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单独两孩”政策作为推动社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全面两孩政策列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中。其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统筹人口的规模与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首先需要关注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基本确立并逐步落实,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出现了1949年以来第一次的明显下降:年度净增人口规模从1970年的2321万人大幅减少到1979年的12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相应地从约26‰径直降低至约12‰。其后的出生高峰使得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出现波动和反弹,但到20世纪90年代,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再次出现了明显下降:年度净增人口规模从1990年的1629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10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相应地从约14‰降低至约8‰。进入21世纪,由于生育率基本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继续放缓,年度净增人口数量从近900万人减至最低时只有约64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从近7‰降至最低时只有约4.8‰。特别是在2010年及以后,人口规模呈现出低速惯性增长主导下的新常态,年度净增人口数量基本没有超过670万人,自然增长率维持在5‰左右(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人口规模的压力相对有所缓和,而人口结构的问题则日益凸显出来,年龄结构的老化和性别结构的失衡在更大程度上困扰着人口的发展,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从“单独两孩”政策到全面两孩政策,这是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路径中符合国情的选择,体现了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目标明确性与过程渐进性的统一。作为全面两孩政策的先导、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过渡,“单独两孩”政策不仅可以提前释放部分累积的生育势能、达到生育高峰前错的政策效果,而且也可以形成应对出生堆积的实践经验、创造工作方式转变的缓冲条件、争取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时间,从而为目标人群规模更为庞大、累积生育势能更加严重的全面两孩政策更为平稳、更加有序的“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生育政策必然要在“单独两孩”的基础上走向全面两孩.这是其新一轮调整完善的既定路线。全面两孩昭示着中国生育政策的根本转向,赋予了生育政策崭新的时代内涵,具体表现在:第一,全面两孩政策的启动实施体现了生育政策从较为严格向相对宽松的转变。第二,全面两孩政策的启动实施反映了生育政策从群体分割向普遍统一的转变,全面两孩基本取消了生育政策在城乡和地区上的差别,让生育政策告别了“碎片化”的时代,有助于实现群体间的公平性和全国范围内的一体化。预测全面两孩政策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重点需要关注其对未来中国生育态势的影响、估计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水平是问题的核心。本研究按照分人群分要素回推预测方法对生育势能释放期的总和生育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对生育势能释放后的总和生育率进行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