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沿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
	  ★中文首次引进,特邀美术史家易英作为中文版主编。精选了国内艺术史研究界当下需要的十种专著,侧重于构建出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兼顾富于当代性的新选题。
	  ★设计史协会主席伍德姆经典著作,新设计史的代表之作,深入剖析20世纪设计的核心问题
	  ★国内一流美术院校学者:许平(中央美院)、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夫也(清华美院)、袁熙旸(南京艺术学院)郑重推荐!
 
	  (英)乔纳森·M. 伍德姆,设计史研究重镇布莱顿大学的设计史教授、设计史研究中心主任,在英国长期从事设计史研究。著有《20世纪的装饰:1900—1990年的装饰艺术》等,现任《设计史杂志》(牛津大学出版社)和《设计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编委。现任设计史协会主席。
	  译者简介
	  周博,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从事现代设计史、当代艺术与设计思潮的研究。
	  沈莹,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从事西方美术史的研究。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章 走向20世纪
	工艺美术运动的问题遗产
	1914年前的零售业
	艺术与手工艺,设计与工业:1914年前德国的论争
	彼德,贝伦斯与联合通用电气
	欧洲其他地方进步的设计倾向
	
	第二章 设计和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和设计史
	现代主义 博物馆、档案室、艺术和设计仓库
	现代主义:道德和政治维度
	现代主义设计:一个使用中的定义
	现代运动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包豪斯(1919-1933 ):魏玛、德绍、柏林
	包豪斯:在阐释和历史定位上的一些问题
	1 920年代德国现代设计的大气候
	法兰克福厨房:一个服务于20世纪生活的设计方案
	“住宅”展:魏森霍夫住宅展,斯图加特,1927年
	法国现代主义 勒·柯布西耶和现代艺术家联盟
	法西斯意大利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派
	英国和现代主义
	东欧的发展
	
	第三章 商业、消费主义和设计
	美国 设计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消费
	美国工业设计职业的增长
	美国工业设计 神话的创造
	作为消费刺激物的大众传媒
	对工业文化的当代批评
	欧洲设计的影响
	巴黎,1925年 奢侈、精美、商业
	巴黎,1925年和美国
	趣味的广泛模式:历史的多样性
	英国的商业和消费主义
	其他地方的商业展示:英国和法国
	
	第四章 设计和民族认同
	巴黎,1925年和1937年 传统、本国设计和民族认同
	设计中的英国认同 怀旧和农村风情
	德国,1930年代设计中民族认同的两张面孔
	意大利:设计和法西斯主义
	寻找民族认同:两次大战间的美国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与富足
	战后美国 技术与消费
	英国:实用与超越
	从“英国能做”到”英国节”
	意大利:战后的理想
	1950年代的意大利风格
	连接美国
	德国 重建与经济奇迹
	日常生活中的消费
	战后日本设计 神话与陈规
	美国占领及其影响
	日本介业的内部设计
	
	第六章 跨国企业与全球产品
	第七章 设计促进、职业与管理
	第八章 从波普到后现代主义:改变的价值观
	第九章 怀旧、遗产与设计
	第十章 设计与社会责任
	注释
	插图一览表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译后记
	
 
	  欧洲其他地方进步的设计倾向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作家和实践者观念影响的不仅是德国的先锋派,因为创办于1893年并很快就有了国际读者群的《工作室》( The Studio)杂志早已将他们的作品和信念广为传播了。比如,在奥地利,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和科罗曼·莫泽尔( Koloman Moser)于1903年创建了维也纳工场(Wiener Werkstatte),他们非常钦佩英国设计师c.R.阿什比(C.R.Ashbee,及其手工艺行会)和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的作品中形式内在的简洁。维也纳工场也扎根于19世纪末的分离派( Secessionist)运动,该运动因反对艺术当权派保守的价值观而形成,同时,他们也在实用美术领域拓展其兴趣。通过参加展览并在期刊上发表专论实用美术的文章,维也纳工场很快在进步设计的圈子里引起国际关注,并以其在纺织品、墙纸、陶瓷、首饰和家具领域的工作确立了声誉。然而,尽管它开创两年就雇用了100名手艺人,并且也越来越强调适销对路,但就产量和消费而言,仍然仅限于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其影响无足轻重:奥地利的工业化发展不如德国、法国和英国,所以维也纳工场很大程度上仍然忠于艺术家一手艺人的精神气质。在维也纳工场最早的阶段,许多设计具有直线感和简洁的特征(表面上看,这像是在回应20世纪早期德国对于标准化形式和产品类型的关注),然而重要的是它只是一种象征,并没有现实意义,因为它没法与现代工业生产的经济潜力相匹配。
	  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遗产持续了许多年。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们都可以在许多英国设计中发现一种对材料的尊重,对适当的结构方式的关注,以及一种对手工艺的高度鼓励,比如戈登,拉塞尔( Gordon Russell)有限公司在1930年代的家具设计,或者在1940年代的实用计划(Utility Scheme)中付诸生产的服装、纺织品和家具设计。然而,20世纪初,在以生产大众能买得起的优良设计商品的观念和大批量生产的经济现实之间却难以协调一致,这些障碍也持续了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