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讲述了10个青年男女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避难于别墅里发生的事情。他们在10天时间里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所讲故事包罗万象,有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也有传说。透过这些故事,作者乔万尼·薄伽丘歌颂了现实生活,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整《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散发人性自由之光。意大利评论界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早期文艺复兴”三杰,他的作品开辟了意大利散文和小说写作的新道路,并对欧洲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父”。《十日谈》是薄伽丘广为人知的作品,《爱情十三问》与《爱的摧残》则是他早期作品中的代表。
第一天
第一天·故事第一
第一天·故事第二
第一天·故事第三
第一天·故事第四
第一天·故事第五
第一天·故事第六
第一天·故事第七
第一天·故事第八
第一天·故事第九
第一天·故事第十
第二天
第二天·故事第一
第二天·故事第二
第二天·故事第三
第二天·故事第四
第二天·故事第五
第二天·故事第六
第二天·故事第七
第二天·故事第八
第二天·故事第九
第二天·故事第十
第三天
第三天·故事第一
第三天·故事第二
第三天·故事第三
第三天·故事第四
第三天·故事第五
第三天·故事第六
第三天·故事第七
第三天·故事第八
第三天·故事第九
第三天·故事第十
第四天
第四天·故事第一
第四天·故事第二
第四天·故事第三
第四天·故事第四
第四天·故事第五
第四天·故事第六
第四天·故事第七
第四天·故事第八
第四天·故事第九
第四天·故事第十
第五天
第五天·故事第一
第五天·故事第二
第五天·故事第三
第五天·故事第四
第五天·故事第五
第五天·故事第六
第五天·故事第七
第五天·故事第八
第五天·故事第九
第五天·故事第十
第六天
第六天·故事第一
第六天·故事第二
第六天·故事第三
第六天·故事第四
第六天·故事第五
第六天·故事第六
第六天·故事第七
第六天·故事第八
第六天·故事第九
第六天·故事第十
第七天
第七天·故事第一
第七天·故事第二
第七天·故事第三
第七天·故事第四
第七天·故事第五
第七天·故事第六
第七天·故事第七
第七天·故事第八
第七天·故事第九
第七天·故事第十
第八天
第八天·故事第一
第八天·故事第二
第八天·故事第三
第八天·故事第四
第八天·故事第五
第八天·故事第六
第八天·故事第七
第八天·故事第八
第八天·故事第九
第八天·故事第十
第九天
第九天·故事第一
第九天·故事第二
第九天·故事第三
第九天·故事第四
第九天·故事第五
第九天·故事第六
第九天·故事第七
第九天·故事第八
第九天·故事第九
第九天·故事第十
第十天
第十天·故事第一
第十天·故事第二
第十天·故事第三
第十天·故事第四
第十天·故事第五
第十天·故事第六
第十天·故事第七
第十天·故事第八
第十天·故事第九
第十天·故事第十
《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
第一天·故事第一从前,法国有个叫穆夏托的大商人,受朝廷指派,随亲王到托斯卡纳访问。临行前,他将大小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唯独一件事,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他放给勃艮第人的巨额款项快到期了,他不知道该派谁去催收,因为那儿的人既凶恶又难缠。
他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名叫恰佩莱托的人。感觉办理此事非他莫属,因为这家伙说瞎话不脸红,发假誓习以为常,造假文书得心应手,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是他的拿手好戏,恰佩莱托好赌又贪色,简直是无恶不作。他以奸诈给穆夏托效劳,穆夏托像狗一样地豢养着他。每当他因欺压良善、作奸犯科被法办,都是穆夏托帮他摆平,养狗千日,用狗一时,现在该他出场了。
用他来对付勃艮第人,那叫以毒攻毒,以恶制恶。
穆夏托向他许诺,只要把事办好,就能获得丰厚的提成,恰佩莱托满口答应,立刻起程前往。
来到勃艮第后,他寄居在两个放高利贷的佛罗伦萨人家里。他们是兄弟俩,知道恰佩莱托的底细,但看在穆夏托的分儿上,他们对他很高看。由于恰佩莱托是初来乍到,对他的斑斑恶迹,勃艮第人一无所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还没等恰佩莱托原形毕露,他突然就病倒了。
见此情形,兄弟俩急忙寻医问药,竭尽全力抢救,但于事无补,再高明的大夫也无力回天。遇此景况,兄弟俩进退两难。他现在病人膏肓,让他死在家里,不成体统;驱逐出门,又怕人家说他们薄情寡义。
更何况,对这种罪孽深重的人,教堂连葬礼都不给办,若弃尸荒野,既违天理又悖人伦。兄弟俩不由得相互抱怨起来。
隔壁的恰佩莱托听得了他俩的话后,喊他们到病榻边上,对他们说:“我是个行将就木之人,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虽然我作恶多端,罪孽深重,但为了不连累你们,我还得最后再撒一次谎,做一次恶,现在我唯一的要求是,你们快去帮我请一个神父来,找那种最虔诚、最有德行的神父,我要忏悔!”神父如约而至。
按照宗教仪式,神父首先问他:“平生是否干过坏事?”他坦然地回答说:“干过。”回答得干净利落,神父感到他很真诚。
神父问他:“平时几日一忏悔?”这个一辈子不曾忏悔的男人瞎说自己天天忏悔,仅有这几日因生病无法忏悔。
神父信以为真,夸他虔诚。
神父问他:“是否犯过奸淫妇女之罪?”这个最爱淫人妻女的男人不害臊地说自己还是处男。
神父信以为真,夸他守节。
神父问他:“是否犯过贪图口福之罪?”这个平日里一贯胡吃海喝的男人说:“犯过,但只是在斋戒期间喝了很多的水。”神父信以为真,夸他原则性强。
神父问他:“是否犯过贪婪之罪?”这个敲骨吸髓的男人闪烁其词,只说自己慷慨大度,接济穷弱。
神父信以为真,夸他富有同情心。
神父问他:“是否犯过无缘无故动怒之罪?”他说犯过,只是对那些违反教规、贪图虚荣的人。
神父信以为真,说这叫正义的愤怒,不算是罪过。
神父问他:“是否曾做假证来陷害、诋毁过他人?”这个最爱做假证的男人脱口而出:“有的,我曾诋毁过一个屡次殴打老婆的坏蛋。”神父信以为真,夸他做得对。
神父问他:“作为商人,是否曾使用过欺骗手段?”这个以坑蒙拐骗为生的男人说:“有的,没经同意,他代债主捐出了几文利息。”神父信以为真,夸他做得稳妥。
如此这般,无论神父问什么,他都先承认自己有罪,而且自认为是滔天的大罪,让他说,他却扯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
神父对他真实的人生一无所知,能做的无非是履行程序。如他所言,神父觉得这些事都不是什么大罪,正要给他做赦罪礼。
他假惺惺地号啕大哭,说自己还没忏悔够。
神父让他接着说,却还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在圣安息日做了家务,在教堂里吐了口水,在幼年时骂过自己的亲娘等。
如此这般,神父越发感到他的真诚与高尚,把他看成了世间最虔敬的教徒,给他行了赦罪礼,并同意死后把他埋入教堂。
在隔壁偷听的那对兄弟听说能埋人教堂,不再连累自己,也都宽心了。
这个恶贯满盈、死不改悔的男人,以他奸刁的伎俩,忽悠神父给他行了圣礼,临终又给他行了终敷礼。
听了神父的汇报,院长觉得,恰佩莱托这个人连芝麻绿豆大点的错事都要忏悔,而且自认为是滔天大罪,由此可知,他肯定是一位百年不遇的正人君子,决定给他举行庄严盛大的夜祷,并用最隆重的仪式去迎接他的遗体,这件事轰动了全城。
当着全城信徒的面,神父再一次讴歌了他的忠诚、清白和圣洁,并号召活着的人向他看齐。
就这样,恰佩莱托成了举世罕见的圣徒和偶像,被全城教徒顶礼膜拜,大伙都被他完美无瑕的人生所感动。仪式刚结束,众人就纷纷涌上来,争先恐后地亲吻死者的手和脚,把他的衣服扯得粉碎,连背部皮肤都露了出来,谁要是能抢到那么一小片碎布,就觉得摊上了齐天洪福。
—传十,十传百,他的圣名越传越响。人们对于他的敬仰也与日俱增,以至于到了迷信的程度,无论遇到什么患难,大伙只向他祈求,竟再也记不起别的圣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