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边市场的众包模式研究》共开展三项研究,分别回答与各参与方相关的核心问题。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问题解决者的博客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问题解决者的参与动机,分析了参与动机的组成要素以及各种动机之间的关系机制。其次,采用企业开展众包活动的二手数据,对发包方策略效果进行了检验分析,分别检验了奖金策略、时间策略、任务难易程度对于问题解决者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投入积*性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结合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分析了奖金策略、时间策略的影响差异性,提出了发包组合策略的设计建议。*后,采用众包平台客户交易的相关二手数据,对众包平台方如何促进众包交易的顺利开展进行了探究,分析了平台第三方应该如何帮助买卖双方信任体系的建立,以促进平台内双方交易绩效的提升。三个研究分别从卖方、买方和平台方展开,可以系统性地服务于众包实践的开展。
  《基于双边市场的众包模式研究》共分为导论、基础理论、三个研究和总结四大部分,共六个章节:**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的关键问题;第二章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了众包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从社会化生产理论、开放创新理论和双边市场理论展开;第三章开展了研究一:问题解决者参与动机研究,主要分析了众包中问题解决者参与动机的组成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机制;第四章进行了研究二:发包方策略研究,主要检验分析了现有发包策略的影响效果,并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提出了众包策略组合的建议;第五章开展了研究三:平台方治理机制研究,主要分析了众包平台企业如何有效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顺利进行;第六章结论,通过对前述研究进行总结并加以评论。
  冯小亮,1984年出生于湖北大冶。2012年获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营销管理系,曾多次在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访学进修。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营销,学术成果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心理学报》、《商业经济与管理》、《心理科学与进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营销科学学报》等期刊上。目前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 众包的产生与发展
	二 众包模式的特点
	三 众包模式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已有关于众包模式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具体问题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结论概述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框架
	二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社会化生产(Social Production)理论
	一 社会化生产的内涵
	二 社会化生产的参与者动机
	三 社会化生产下的众包
	第二节 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理论
	一 开放创新的基础与内涵
	二 开放创新与众包
	第三节 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理论
	一 双边市场内涵
	二 众包中的双边市场
	第三章 研究一:问题解决者参与动机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背景
	一 动机理论
	二 激励理论(Incentive Theory)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内容分析法
	二 数据来源
	三 博客内容分析与开放编码
	第四节 任务参与者动机机制分析
	一 基于编码形成的动机概念模型
	二 问题解决者动机机制分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六节 研究意义
	第四章 研究二:发包方策略研究
	第一节 引言
	一 发包方企业采用众包模式背景
	二 发包方策略的研究问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实物期权理论
	二 任务竞赛设计(Toumament Design)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假设
	一 奖金策略作用
	二 时间策略作用
	三 任务类型策略作用
	四 策略的影响路径
	五 任务类型的调节影响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模型构建
	第五节 假设检验
	第六节 研究结论
	第七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五章 研究三:平台方治理机制研究
	第一节 引言
	一 众包平台发展背景
	二 众包平台的特殊性
	三 众包平台治理的研究问题
	第二节 理论背景
	一 双边平台理论
	二 平台治理机制:信任和控制理论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假设
	一 对卖方的控制与信任机制
	二 对买方的控制与信任机制
	三 可信任性与交易绩效
	四 信任意愿与交易绩效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假设检验
	第六节 研究结论
	第七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特色和创新
	一 研究方法上的特色
	二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第四节 研究局限性
	第五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