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艺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相关核心术 语、概念的古今演绎、中外对接密切相关。中国现代 文艺学作为一种现代形态的人文学科,它的建立和发 展是在清末民初中一西一日三方语境的交互作用下展 开的,臻至成熟则是20世纪中后期,中间经历了近百 年的演进过程。体现在学科用语上:一是直接从西方 输入,二是经由日本中介引进,三是结合中国传统元 素创制与再编。其中,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文艺观 念、美学思想的“中间人”,将西方文艺学、美学的 核心术语、概念译成汉字后传入中国,为中国文艺学 、美学学科的现代化起到了奠基作用。《中国现代文艺学概念的日本因素》对中国现 代文艺学学科术语群的生成演化详加掘发,回溯其日 本渊源,以期从概念史的视角昭显中国现代文艺学学 科的发展与演变的规律。
彭修银,湖北广水市人,文学博士,著名美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少数民族艺术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等。
绪论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建立的日本因素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艺学概念的形成与日本的渊源
引言
第一节 近代日本文艺学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文艺学概念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三节 日本作为中国现代文艺学形成和发展的“中间人”
结语
第二章 中国现代美学概念的形成与日本的渊源
引言
第一节 学西方之道
——日本美学概念的形成及学科确立
第二节 借日本之桥
——中国美学实践的展开及学科建立
第三节 立中国之本
——中国美学体系的建构及中日美学的并生发展
结语
第三章 一中国现代美术概念的形成与日本的渊源
第一节 近代日本美术概念的形成之考证
第二节 芬诺洛萨的东方美术观
第三节 冈仓天心的美术史观
第四节 西方现代美术传入中国过程中日本的中介作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概念的形成与日本的渊源
引言
第一节 日本:中国关注的“他者”
第二节 中日个人主义思潮的交汇
第三节 中日浪漫主义思潮的交汇
第四节 中日现实主义思潮的交汇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现代文艺学概念的 “日本因素”》:
3.二叶亭四迷合理误读外来美学理论
二叶亭四迷也认为美术上的研究应靠感情来体验,这样才能体会到意。他认为:“写意不写形是拙劣的,形意具备是好的,形意具备而且栩栩如生才是名人的作品。”这些理论是盲目模仿、套用别林斯基关于美术的观点,而后他开始一步步摸索建立适合日本国情和理论特征的美学体系。在他看来,美术的本义不仅仅是美的灵魂,美妙的思想就是为了扩大人们观照社会的视野。他还认为美术有不同的分类,如音响的美术、形象的美术和语言的美术,但都归于一类,即将这些人为制作的作品的内核抽象出来得到的东西就是美学。他还认为,学术是把形而下的事物变为形而上的事物,美术是把形而上的事物变成形而下的事物。
以实践为依托形成与美学思想的呼应,在经历西方文化的东渐后,日本慢慢采用“美学”的命名。总之,日本美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启蒙时的全盘接受到激烈批评,最后到反思升华的过程,在交流甚至是在摩擦、碰撞中发展壮大。至此,“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部门的内涵和外延尚未明确,系统的美学还未形成,但一切都在积累、酝酿,等待着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