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基于居民感知的实证分析》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我国在经济增长质量政策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政策加以改进的总体框架和质量提升的核心政策思路。作者罗连发(武汉大学质量院)基于全国性调查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得分、各分项的得分以及各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
罗连发,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质量,宏观质量观测。曾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质量研究领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EI检索1篇,CSSCI检索3篇,合著专著2部。
	概论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内容与主要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的创新点 
	第一章 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回顾 
	一 基于客观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 基于主观指标的评价体系 
	三 综合性评价指数 
	四 对文献的简要评论 
	(一)对经济增长质量概念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晰 
	(二)在理论上仍主要强调“增长”而未落脚于“质量” 
	(三)没有针对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进行专门的数据调查 
	第二章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回顾 
	一 政策文献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界定 
	二 经济增长质量政策的阶段性特征 
	三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政策手段 
	(一)设置行政审批门槛 
	(二)政府的直接投资 
	(三)立法手段 
	四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政策的主要特征 
	(一)质量被视为一个与数量相对应的调控概念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方式主要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三)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政策目标 
	五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政策效果评价 
	(一)能源消耗状况 
	(二)城乡差距状况 
	(三)国内消费需求的实际增长状况 
	(四)全要素生产率 
	六 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政策的一般性评论 
	第三章 基于感知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设计与数据获取 
	一 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新定义 
	二 基本理论假设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理论假设 
	(二)指标体系设计 
	三 调查数据 
	(一)关于数据的说明 
	(二)数据的信度检验 
	第四章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结果 
	一 计算方法与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统计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权重的确定 
	(四)整体得分的年度对比 
	(五)不同人群的分类统计 
	二 各地区排名 
	(一)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分指数排名 
	(二)各指标的区域排名 
	三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性事实 
	(一)对收入增长结果的评价不高反映了我国国民收入 
	分配体系中居民收入比重不高的问题 
	(二)对于消费增长的评价不高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结 
	构中消费需求增长不足 
	(三)对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评价较低表明我国的市场 
	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不够 
	(四)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差异反映了随着市场化 
	程度提升而提高的趋势 
	四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的回归分析 
	一 经济增长质量回归模型的构建 
	二 描述性统计 
	(一)经济增长质量主观评价与人均GDP的关系 
	(二)经济增长质量主观评价与GDP增长率的关系 
	(三)经济增长质量主观评价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 
	(四)经济增长质量主观评价与消费的关系 
	三 回归结果 
	(一)总体回归结果 
	(二)交互效应分析 
	(三)分组回归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一)居民感知评价是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微观基础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差异显著 
	(三)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是导致经济增长质量差异的重要方面 
	(四)收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具有临界点效应 
	二 主要的政策建议 
	(一)在全国建立起居民感知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 
	(二)重视社会建设提高总体经济增长质量 
	(三)发挥市场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决定性作用 
	三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