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理论与路径: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论集》为“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论集,作者多为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知名专家学者,内容涵盖了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中的理论、经验与个案,涉及生态文明、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双语教育、经济建设等领域,充分体现了“人”的城镇化的主旨思想,具有难能可贵的换位思考、自下而上的视角和反思精神,关注边缘族群社会,凸显人文主义关怀,极具现实理论参考价值。
安学斌,彝族,1964年11月生,云南宾川人,中共党员。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和博士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理事;云南民族教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云南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侧重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 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3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学术论著5部,在全国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城镇化理论、实践、经验
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论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打造文化特色城镇 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云南省文化特色城镇建设思考
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和途径探讨
西藏城镇化与“三农”问题研究:缘起、现状和对策郎维伟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性研究
武陵民族地区城镇化类型及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贵州毕节市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城镇化鄂伦春族文化生存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之初识
移民定居与社区发展——对河西走廊少数民族两种类型定居点的调查
浅议红河地区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与村落文化保护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美丽家园”建设调研报告
从“物的城镇化”到“文化城镇化”——以滇中富良棚乡城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为例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还原与少数民族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保护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民族植物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彝族植物文化为例
对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化旅游的探讨——以云南泸西城子古村为例
城镇化与文化多样性保护
藏彝走廊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保护——以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文化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的鄂温克族社会文化变迁
城镇化进程中黔东南民族村寨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边境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重构——以云南金平县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价值意义说
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思考——以云南红河州民族乡为例
城镇化背景下云南德宏州傣汉双语教育发展研究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需求现状研究——以滇南哈尼族聚居地区为例
空间转移与文化再造:美丽家园建设实现路径的经济学思考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综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