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评论 第8卷 第1辑》是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协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文集,发表国内外学者在国有经济基础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等研究内容。本书正是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发表国内国有经济理论学者**成果的同事,还介绍和评论国外遗留国有经济研究学者的前沿性工作,借此推动中国国有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徐传谌 ,吉林大学国有经济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国有经济方面的,出版论著10余部,发表文章30余篇。
理论前沿
非凸性技术、交易成本与新管制经济学
股票市场的非自主性与投机性
基于代理理论的国有自然资源收益分享机制创新研究
国企改革
以公私合作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省域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利润贡献度研究
国有经济管理模式转变:从资产管理到资本管控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更有优势吗?
产业经济
府际博弈、政绩考核与煤矿安全规制波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保险集团风险管控研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环境质量的区域比较分析
我国物价上涨结构性问题研究
诺奖概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概览
《国有经济评论 第8卷 第1辑》:
因此,针对上述这一问题,理论界同时将研究视角转向中央通过政绩考核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人事任免的角度上。阿雷斯纳和鲁比尼(Alesina&Roubini,1997)、杨(Yang,2006)指出无论是民主体制还是非民主体制,政府出于获取选民支持或巩固政权的目的都会使得政府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爱丁(Edin,2003)、特苏和王(Tsui&Wang,2004)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政治激励引入到地区经济的发展,解释了在中央控制地区官员任免的基础上,中央通过对地方官员实行偏重经济绩效的考核制度激励地区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中央对地方政府形成的“经济绩效”政绩考核模式是地方官员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那么,这种政绩考核模式在带动地区发展的同时,会导致何种负面效应的出现?其与煤矿安全规制波动的关联性体现在哪儿?田红云与田伟将中央对地方官员不合理的政绩考核方式作为地方政府在社会职能如生态环境建设、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缺位或失职,从而使地区经济增长缺乏质量和稳定性。李腾飞等认为“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方式促使官员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其他社会目标让位于经济发展,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肖兴志借助博弈工具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企与工人作为博弈的四个节点,指出中央对安全生产考核缺失、地方政府与煤企的利益联结是矿难背后的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