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卜居、渔父、九辩、招魂。
《梦溪笔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文学、音乐、史学、政治、书画、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医药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标杆”。
本书内容包括:《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作品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进行描写,塑造出了张生、崔莺莺、红娘等经典形象,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大胆追求爱情的神。
本书描写杜丽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是我国古典艺术的瑰宝。书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梦中相恋、人鬼结合的故事,反映明代封建礼教、道学与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深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喜春来;干荷叶;后庭花;醉中天;拨不断;落梅风;小桃红;金字经;折桂令;庆东原;清江引;四块玉;天净沙;山坡羊;十二月过尧民歌;沉醉东风等。
本书内容包括:陆小曼/人生不是一场初见;萧红/呼兰河上的孤独之旅;胡蝶/戒不掉做自己;张爱玲/生命是一袭华美衣袍;阮玲玉/爱情不是救赎等。
本书选取了萧红一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篇作品。《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和对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生动描写了记忆中家乡小城镇的美丽、童年的寂寞、祖父的慈爱、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而《小城三月》则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描述了十九岁的美丽的翠姨默默地爱着大哥,憧憬着一份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被成全的爱情。萧红的小说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更是深受赞誉,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
本书选取了两宋名家词作近300首,每篇都附有注释和赏析。在选词上,除了名篇的选入外,特别选取了能够体现词人整体创作特点和艺术全貌的其他篇章。全书有识见、有考据、有性情,注释力求明白、准确;赏析尤其注重贴近词作本身,追求“不隔”。或逐句分析,或具体演绎词境,使读者在了解词作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实现本书“有益初学”的目的。
《有梦楼随笔》分为两辑:第一辑为闲言,所收录文章为之前发表在报纸、杂志的,有对异域电影的看法,有对中国影片的见解,更有对中国传媒的的认知。第二辑为随影,主要是对过往之事的回忆,有对北大学习生涯的回顾,也有和朋友往事的记忆,另外,还有对“艺术”“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