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
|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 D 政治、法律】 分类索引
-
-
中国新社会阶层发展研究报告
- 张海东,王星主编/2023-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
-
定价:¥128 ISBN:9787522814759
-
-
矛盾与协调:中国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研究
- 张真源/2023-4-28/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尚未成为一项单独的法律制度的背景,就我国环境风险、灾害、突发事件等问题的常态化和复杂化现状,提出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需求性导向,着重解决如何保障环境监测预警制度治理的有效性与制度运行的规范性问题。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提出问题并理出思路与方法;介绍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方法;梳理了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效果;对中国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运行模式法理分析等。
-
定价:¥88 ISBN:9787568938235
-
-
智库与非传统安全:亚洲的新型治理方式
- [澳]艾琳·齐默尔曼(Erin Zimmerman)著;王子夔、郝诗楠 译/2023-4-2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探讨了区域安全治理、亚洲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以及智库如何增强自身影响力的策略等问题,作者提出,为安全治理担责的行为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以国家为中心的论坛已逐渐上升到区域层面,参与者也拓展到非国家行为体。国家虽仍处于首要地位,但亚洲安全议程正日渐显示出其跨界属性,这使跨区域合作成为必然之选。“绝大多数新兴的安全威胁并不以国境为界”对团结合作经验极为有限的亚太地区各国是很大的激励,它们开始寻求新的合作途径,而当各国迟于提供此类途径时,非国家行为体就填补了治理问题上的空白。
-
定价:¥85 ISBN:9787552036237
-
-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未来安置探寻
- 肖扬 著/2023-4-1/华夏出版社
自1982年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孤独症诊断至今,最早一批被诊断的孩子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们的父母也步入老年。尽管国家和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孤独症群体的未来安置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孤独症障碍者全生涯支持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未来安置探寻》从孤独症障碍者及其家庭的视角出发,探究、总结了我国在孤独症及其他心智障碍者的监护监督、家庭财产信托和托养照料领域的政策发展、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记述了各地家长组织和专业人士为促进孤独症群体发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并对成年
-
定价:¥69 ISBN:9787522204628
-
-
-
-
-
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
- 《残疾人研究》杂志编辑部编/2023-4-1/华夏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残疾人研究领域专家、残疾人工作者等撰写的关于残疾人共同富裕的论文十余篇,从政治保障、价值理念和制度、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分析了残疾人群体现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利、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激励自强与助残的精神文明力量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定价:¥58 ISBN:9787522204826
-
-
焦桐花开:焦裕禄精神十五讲 中国言实出版社
- 焦守云张宇辉余音/2023-4-1/中国言实出版社
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的价值共识、全社会的共同文化。书稿由15篇关于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讲义构成。18位焦裕禄精神的研究学者,包括焦守云、韩庆祥、赵飞龙、尹传政、余音等,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阐述焦裕禄精神,以及讲述焦裕禄的人生故事。围绕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深入探讨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新认知、新表达,以及新弘扬。书稿配图约50幅左右,再现了焦裕禄丰富多彩的人生奋斗历程。
-
定价:¥75 ISBN:9787517143925
-
-
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蒋南翔任校长期间清华共青团工作回顾(110校庆)
- 本书编写组/2023-4-1/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蒋南翔,在清华大学和后来所从事教育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党的教育方针与中国国情和清华大学实际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和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为清华大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全面发展”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他在清华曾提出“把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工作最重要的目标,全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着这一目标。”作为党的助
-
定价:¥80 ISBN:9787302634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