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分类索引
-
-
帝国的覆没(历史学者雷颐倾心力作!揭示晚清改革失败之因,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困局!)
- 雷颐 著/2021-2-1/东方出版社
1911年,武昌起义,事起仓促,仿佛只一夜之间,一个硕大无比的王朝就轰然坍塌。其实,这是自1840年起,清王朝对中国面临现代性转型懵然无知,对现代性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制度系统懵然无知,因此应对失据、步步被动,各种问题和矛盾越积越多、越来越尖锐的总爆发。本书从多个视角全景描绘了晚清自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这最后几十年的历史画卷,围绕这一时段的史事、人物、社会等方面展开解读,最终梳理出了清王朝覆灭的内在逻辑在于传统“天下观”与现代国家观、技术进步与制度落后、改良与革命这三对矛盾的长期撕扯与断裂,这也是近
-
定价:¥68 ISBN:9787520712767
-
-
-
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先生于1938年完成的近代史开山之作
- 蒋廷黻 著/2021-1-1/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于1938年完成的近代史开山之作。全书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极高,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本书对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进行了精要的概括,从鸦片战争写到抗日战争前夕,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对李鸿章、林则徐、琦善、丁汝昌等人给出了颠覆性评价。本书后附录蒋廷黻经典论文,笔力触及范围更广,大有警醒时人的酣畅之感。
-
定价:¥49.8 ISBN:9787517134121
-
-
-
晚清残录(易强著)
- 易强 著/2020-9-1/九州出版社
从清朝开始,中国频繁地与西方国家接触碰撞。始自1793年马嘎尔尼访华,西方国家通过商贸公司、传教士、外交人员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清朝政治经济社会的情报,并将之运用在后来的军事冲突中(如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等),以实现侵略目的。作者以西方媒体百年间的珍贵报道为基础,结合《清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原始中文史料,讲述了清朝与西方列强交往中逐步落于下风、衰落直至溃败的图景。
-
定价:¥68 ISBN:9787510891984
-
-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论衡系列)
- 李文杰 著/2020-6-1/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本书所涉及的,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与史事,它们是世运盛衰的直接表征。书中收录的20篇文字,内容跨度百余年,从嘉道年间到1919年底,阐释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见活动时君臣的互动、中枢机构的运作、皇帝如何批示文书、官场的机密通信,尝试从制度的视角,重新解释影响历史走向的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变、皇族内阁、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权继承,也勾勒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驻美公使陈兰彬、驻英公使
-
定价:¥58 ISBN:9787208164468
-
-
察势观风:近代中国记忆、舆论与社会(论衡系列)
- 谭徐锋 著/2020-5-1/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这里面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波一波历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壮怀激烈,屡败屡战,其中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则对于这些面相有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过于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借用徐志摩语),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
定价:¥55 ISBN:9787208164352
-
-
士与大变动时代
- 沈渭滨/2020-4-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渭滨先生在近代史特别是晚清史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从士大夫群体的视角,聚焦晚清人物文集、日记与书信,结合丰富的未刊文献,将晚清政治、社会与人物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就是在这时走向末路,这样的丕变,其因其果到底如何,本书基本勾勒出沈先生的学术脉络,从另一角度研究鸦片战争和大清帝国,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与社会变革,同时对当时的重要人物也有了深入的揭示,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历史语境,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可读性。
-
定价:¥99.8 ISBN:9787303251964
-
-
晚清大变局:改革、革命与社会裂变(1901—1911)
- 迟云飞 著/2020-3-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晚清大变局:改革、革命与社会裂变(1901—1911)》收录了迟云飞先生关于晚清改革与革命的论文20余篇,自成系统,集中呈现了作者对晚清改革与革命的核心观点。
1840年以来的列强侵略及其所带来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清朝的衰落速度。由士农工商组成的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裂变。清为了适应“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得不进行改革,然而,恰恰是改革促进了革命的爆发,迫使清帝终退位。
传统帝制终结后,关于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出现了互相斗争的两种模式:一是袁世凯的集权模式,二是宋教仁等倡导的民主宪政模式。这两种模式
-
定价:¥88 ISBN:9787520206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