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战略家李德·哈特整理德军名将隆美尔元帅二战期间的战时文档,讲述了隆美尔在法国战场、非洲战场和盟军诺曼底登陆前所负责的作战指挥经历,罕见揭露“沙漠之狐”在当时的特定思维和内心世界,以及德军高层的运转机制。对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以大理湾桥白族文化传承为个案,运用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综合运用了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有目的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村落中的白族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访谈,积累起丰富的研究资料,并依据资料展开分析。主要内容有:1.湾桥白族文化生态系统;2.白族文化传承的场域;3.传承的内容与与方法;3.传承主体的主动建构;4.当前白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危机及调适策略;5.白族文化传承机制对白族教育的启示。
本书分为文学生涯与创作、聚焦代表作、其他作品研究、理论阐发四部分,收录了《论高缨的创作》《作家高缨的乐山情缘》《谈马赫的形象及有关问题》等文章。
本书分为文学生涯与创作、聚焦长篇小说、其他作品研究、理论阐发等板块,收录了《克非和他的魔方小说》《说克非》《深沉的理性烛照》《拓宽自己的路》等文章。
本书收录文章四十余篇,分为生平与创作、聚焦红色文学作品、民俗化和巴蜀风的追求、理论阐发四个部分,汇集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一些经典与最新的马识途研究成果。
本书汇集了新发现的李劼人佚文和史料,近年来李劼人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李劼人亲友的回忆和纪念文章等,对于研究、宣传和纪念李劼人及其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收录文章44篇,分为“听克芹”“忆克芹”“论克芹”三辑。“听克芹”收录了周克芹先生的部分创作谈;“忆克芹”收入了先生生前好友和文坛同人的部分回忆录;“论克芹”选录了国内评论界的相关评论文章。
中国文化史十八讲是吕思勉先生在江苏省立常州中学授课时的讲稿。以婚姻族制、户籍阶级、财产制度、农工商业、衣食居处、交通通信等专题,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史的主要面貌。作者对传统典籍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读,史料上烂熟于胸,研究上又善于贯串全史,观其会通,故而对中国文化史的叙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且能探其源流,详其变迁,给人以系统的历史知识。
开原,历为辽东重镇,古称关东名城。历数三千年建城史,名称多有变更,先后称韩城、侯城、夫余城、黄龙府城、浮渝府城、郝里太保城、成州城、成平城、开元城、三万卫城、开原城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记述着不同的历史。用时近乎廿载,发掘许多新史料,考证诸多新观点,著成《关东名城开原》,填补了辽北史、东北史、边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