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劣化与修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2022年度建设项目任务要求编写。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8章,内容涵盖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的劣化机理和修复技术,具体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劣化、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混凝土修复原理与修复材料、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修复、混凝土结构加固、混凝土结构修复与防护
《混凝土外加剂》根据外加剂主要作用阶段(混凝土浇筑、凝结、硬化到服役)和其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合理分类,介绍了流变调控类、水泥水化与凝结调控类、减缩抗裂类、耐久性提升类以及其他类型外加剂,最后介绍了外加剂的选择及在典型混凝土中的应用。为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每类外加剂都介绍了与其功效发挥和作用机理密切相关的水泥化学、物理
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中国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了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可见,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将在双碳历史性进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
本书聚焦于新型结构材料—FRP筋增强海水海砂混凝土,系统探讨了其在严酷海洋环境下的长期性能退化规律及内在机制。全书以海洋工程中资源高效利用和耐久性提升为核心,深入分析了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性能演化规律,并提出了高耐久配合比的建议方案。此外,本书探明了FRP筋在碱、水、盐、热、力等复杂腐蚀环境下的力学性能与粘接性能
本书明晰了不同试验方法下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差异,揭示了其强度退化、塑性强化的微观机制,建立了国内与国外试验标准之间的联系;并明确了不同本构模型的适应性;建立了以硬化土本构模型为基础的塑性混凝土本构模型;最后,选取典型的实际工程,进行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数值模拟,揭示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力学和变形行为。
现代混凝土的概念及其核心技术理论,业内学者存在诸多观点,但混凝土具有地域性的固有属性不会改变。其生产用原材料、生产与施工工艺、气候环境与地质条件等各具地方特点,青岛区域内混凝土的配制、生产、施工、养护等同样具有本地特征。
钢筋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研究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应用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沥青混凝土材料在水分长期作用下耐久性分析的专业学术著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的结合,系统探讨了水分扩散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及其数值模拟方法。内容涵盖绪论、水分扩散建模与实验、有限元方法应用、性能弱化分析以及宏观开裂特征研究等方面。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详
随着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防护工程面临的碰撞、冲击、侵彻、爆炸等威胁日益严峻。混凝土作为建造防护工程的主要材料,其力学性质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战时保障效能。本书聚焦于通过研发新型混凝土材料,以强化防护工程的抗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工程意义。本书基于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协同增强效应,系统研究了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