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江苏地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2个非遗项目,既有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也有曲艺,具体包括:《苏州评弹》《江南丝竹》《扬州清曲》《高邮民歌》《徐州梆子》《滑稽戏》《淮剧》《锡剧》《扬州评话》《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柳琴戏》《杖头木偶戏》等。在每一项非遗中,详细介绍了历史来源、创作特点、发展现状和传承情况,每一
本书均为从本届大赛征集到的近2万件作品中评选出来的800件左右获奖作品中,经过专家委员会优选而来,能代表大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对应第二届)被正式纳入“2021版艺术类竞赛指数大学生竞赛清单”,并作为数据来源主要赛事之一。东方创意之星设计大赛以“设计驱动,产教融合”为主题。收录作品,绝大部分经过创新
本书在《中国美术》《中国艺术》杂志刊登的“发现优秀艺术家”栏目社长访谈、图文内容的基础上增补作品,结集出版“发现优秀艺术家”学术创作作品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兼容并包的地域绘画精神等。
本书由三峡美术馆、宜昌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宜昌市三峡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资助。作品由安一辉、翟宗选、宁夏、郑瑜四位宜昌籍青年艺术家创作。旨在展示宜昌地区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培养和扶持青年艺术家,推出更多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号召青年美术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从当代社会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激发青年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优
本书以“古代书画史研究”为重心,指出宋元山水画的题材发生了从自然山水到文人山水的变化,自然山水指的是忠于自然界、再现性强的写实山水画,文人山水指的是有文人属性的山水画。以嘉靖二年(1523)文徵明赴北京之前的艺文生活为重点,透过对这一时期文徵明与师友之间往来信札、酬和、题画诗、跋语、品评的释读,检视文徵明家教庭训、师承
本书第一章梳理19世纪末至今学界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与“东方”之关系的思考与研究。本研究所聚焦的“东方人形象”问题如同一股暗流,始终涌动在这片历史汪洋之中。第二章将首先讨论东方人图像的传播与接受。一方面,西欧画师可能从东方游记、编年史纪录、中亚抄本图像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于东方人的相貌与装束的知识。而另一方面,东方人形象
本书作者通过考察大量欧洲博物馆和私人藏品,参考了超过百种的西文(英、法、德文)图书,从17至19世纪欧洲陶瓷、绘画、建筑园林、家具、室内装饰等具体物件,提炼出同时期欧洲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并结合这些具体物件的艺术特点,对中西方艺术进行对比分析。本书图文并茂,700张左右图片均为欧洲博物馆和私人藏品,质量上乘。
本书书由湖北省文化厅指导,湖北省美术院编撰,是湖北省唯一本美术学科的年鉴。全书详细地介绍了湖北省内美术家协会、画院、艺术机构、美术院校等百余家单位,以及全省2020年百余场美术活动的情况,通过一览表的形式,对湖北省全年的美术展览活动、美术类学术论文等进行了梳理,还附有中国画、书法、篆刻、西洋画、雕塑、木刻版画、图案设计
本书主要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如佛罗伦萨、罗马与意大利、威尼斯各艺术流派。在这一册中,人类历史上的几位人们耳熟能详的画家,著有“文艺复兴三杰”之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提香、丁托列托等画家都分专章介绍。在这一卷中,作者展示了东、西方艺术如何在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冲突”中,各自捍卫艺术思想;各个地区的艺术又是如
本书是“班门”主题书第四辑的第三种,依旧分为“门”、“门外”、“门内”三部分,专注于沟通建筑、规划与生活的关系。“门”梳理广场历史,专业解读广场设计杰作;“门内”是内行人讲解特色广场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进一步解读广场的生活属性和文化内涵;“门外”剖析广场文化内涵,注重艺术性和生活气息的融合。本书秉承“班门”主题书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