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爱》收录了黄宗英、冯亦代从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的往来书信,真实记录了两位文化老人间的黄昏恋情。情书内容丰富,谈情说爱之外,还交流学问,谈文学,谈英语,谈对人生的看法,丰富而通透。两位老人以纯粹的情感,书写了堪称范本的情书,让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机会通过情书这一近乎绝迹的文本阅读,重温纯爱的美好。
“一起快乐读书吧”系列是一套由教育部统一推荐给中国小学生的优质儿童文学读物。本系列涵盖国内外名家之作,内容言浅意深,图画生动,有极强的感染力。《李四光随笔:看看我们的地球/一起快乐读书吧》采用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书本将他不同时期显示其才华横溢、文情并茂,以及有学术性、趣味
从国学大师梁启超陈寅恪,到新文化运动旗手刘半农钱玄同,从刘呐鸥、穆时英,再到朱自清、闻一多、李叔同、苏青、张爱玲……他们早已成为现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叶兆言举重若轻,打捞历史细节,还原昔时现场,用话家常的方式拆解史料,将厚重刻板的历史解码重组,将岁月深处的陈旧人物勾勒成一幅生动丰满的近现代知识分子群像。
从毕生行径均是诗的徐志摩,到书生意气是狂狷的黄侃,从曾俞联姻的显赫家族,到中央大学的文化名家,时代风云激荡,政治波诡云谲,这些历史人杰在岁月的涤荡中命运飘摇。本书承接《陈旧人物》体例,继续说谈自晚清以来的名人逸闻、陈年旧事,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千言,作者笔力老到稳健,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旁枝斜逸却又收放自如,描画出一份用文
作家叶兆言的文学回忆录。回忆文学世家与前辈作家的交往,现代文学史上的耀眼群星是家中常客:醉酒说英语的朱自清,在白马湖畔“静听寒风怒号”的夏丏尊,被“农民代言人”身份所累的高晓声,排队买三丁包的汪曾祺,能吃能睡更能玩的林斤澜……回忆少年时期,以及父亲叶至诚曲折坎坷的一生。回忆六七十年代初读外国文学的故事,从塞万提斯、莎士
《诗经》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动人的不仅在于它的文字,更有它丰富的情感动力,那种“我愿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悸动和笃定。生活确实有其虚妄之处,大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向往爱情。三千年过去了,《诗经》里的主人公永远不会老去。
从“情”出发,解析《人间词话》里24首情诗,还原那些未得圆满的爱情里,女子的哀怨情仇和淡然洒脱。《说不尽的<人间词话>/人生诗词》赏析了24首知名的诗词,对作者的传奇经历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叙述,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文学家的形象,并揭示了在文字背后沉默而丰腴的情感世界。爱,是一个人的事情。很多人说爱是相对的,因此也就有了“
张晓风笔若太阳之热,霜雪之贞。其散文作品宁静致远、淡泊明净。精细、秀气、典雅间洋溢着浓的化不开的情,有厚的举不动的爱。本书精选张晓风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数十篇,包括入选国内语文教材的《我喜欢》《行道树》《只因为年轻啊》和入选中高考试卷的《不知有花》《母亲的羽衣》等多篇经典作品。一本书阅尽张晓风散文精华。
中国古代文人多有风雅生活的性情之作,或于一山一水中寄情吟咏,或于一亭一阁中借物骋怀,甚或对着一饭一蔬细细品赏,这些闲情逸致、精雅情怀,成为现代人追慕的理想生活。《西湖梦寻:漫步在张岱的西湖梦里/逸致文丛》是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张岱的一部风格清新的小品散文。作者在记录西湖胜景上自具慧眼,远远超过了《西湖游览志:漫步在张岱的
本书是由湖州民国史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合作编辑的。“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湖州”,湖州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政治参与。本书一共甄选了30余位近代湖州名人的珍贵手札,包括俞樾、张静江、陈其美、刘承幹、沈尹默等,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收藏,按照人物生年先后编排。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出版此书,让读者在品味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