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曾枣庄先生为苏轼鸣不平而写。作者认为苏轼一生不仅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颇富革新精神,而且在政治上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丰财”、“强兵”、“择吏”的革新主张,并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宋王朝的“丰财”、“强兵”、“择吏”,为巩固宋王朝的统治作了不少工作。他一生光明磊落,直言敢谏,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此书全部收录曾枣庄先生数十年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本次出版按论文发表时间或写作时间编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我一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三苏,二是宋代。对三苏,既整理其著作文献,又对他们三父子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对宋代,主要是整理宋文,并对宋代文学做多视角的研究。可以说,宋代的三苏、三苏的宋代,耗费了我一生的精力,但值得! 我研究苏轼,始于20世纪“文革”期间。“文革”中的“批林批孔”运动,因苏轼反对王安
此书原名《苏轼研究史》,是曾枣庄先生约请中(包括台.湾)、美、日、韩的生友共同撰写的。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曾先生自己写的,此次出版只保留曾先生自己撰写的部份,并补充《苏洵研究史》、《苏辙研究史》两章,改名《历代苏轼研究概论》。
《古列女传/钦定四库全书》共分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看法,其中
郭汉城,戏曲评论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萧山。曾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建国后,任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研究》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剧协第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 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胡适日记里的朋友圈:王云五、蔡元培、马寅初、傅斯年、陈独秀、辜鸿铭、鲁迅、陶行知、梅兰芳、郭沫若、徐志摩,披露诸位人物的交往记录,看看那些事儿、那些人。
《武器与素手:张爱玲·苏青·胡兰成》 我使尽武器,还不及她的只是素手 张爱玲、苏青、胡兰成,三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纠葛,经历过起起落落,面对生活的颠簸,他们都是怎样的不同态度,他们的性格是否决定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思想深度和人生结局,让我们一起通过他们仨的人生看不同的世界。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以厚重风格反映家书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基于家书完整著作权的占有,本书情节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鲜明,好看感人。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书墨迹与内容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完全迥别于其他内容不完整的选编本。书中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以轻松风格反映家书精神,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所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内容偏重人伦日用,少了长篇论述、多了短小故事。这份两代人之间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亲子交流的重要,也利于广大学子在阅读中理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