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武汉、抗击病毒,首都医护人员在行动。远赴疫区,首都医护人员与子女的距离远了,但往来京鄂的两地书却拉近了彼此的心。 《一线两地书:首都医护人员和孩子们的战疫家书实录》收录百余封有着特殊意义的家书。写这些家书的孩子,有刚刚上学还用拼音代替汉字的一年级的小豆丁,也有即将要迈入高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孩子们有太多太多的话
“张晓风散文典藏”系列是张晓风半个多世纪散文创作生涯的集中体现,广罗名篇佳作,具有很高的阅读欣赏和收藏价值。《细细的潮音》是其中的一种,收入了张晓风□重要的作品《地毯的那一端》《只因为年轻啊》等文,在这些文章中,张晓风既赞美宇宙星辰,又倾心花草食物;既与古人神游交往,也书写与家人朋友的温馨记忆;既对生命的馈赠深深地领受
《晚饭后的故事》 1960年代,汪曾祺转行到京剧团做编剧,直至离休。梨园行的人和事成为他的又一个创作源泉。《晚饭后的故事》《云致秋行状》即为代表作。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人物原型,这两篇尤其典型。 写于1991年的《小芳》,是一个更加“写实”的小说,作者自道:“作品空灵、平实,是现实主义
《我听到你唱了》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一部散文精选集。张晓风的散文柔婉中带刚劲,被余光中成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本书精选张晓风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包括《初心》《星约》《回首风烟》《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等,分“秋千上的女子”“星约”“回首风烟”“种种可爱”四辑,前两辑侧重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回望、解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间所作序文的精选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为自己的书所写的自序,一是应人所邀写的代序。作者自言:“只要应了人家,从不应酬,草率为之。文字很贵重,只要下笔,一定要拿出真切的感受,或深入思考,表达己见,否则就不写。”如此,集中各篇文字皆鲜活新颖、简洁明了,立时将读者带入所序书中,引起阅读兴趣,堪称妙文。
“作家经典文库”之一种,经典教育文集,《文心》由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共同撰写。作品完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心》的选篇来自于当时创办的《中学生》杂志,由两位先生将杂志中的内容集结成册,进行出版。《文心》以故事的题材将语文的知识串联起来,故事的情节自然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生涩的语文知识领悟消化,是
作者在病中读汪丁丁的著作《回家的路》,颇有所思,于是将这些思考诉诸文字,写就这本随感集《回家路上》。作者以轻松的笔调谈论生死、人生的意义、个人成长之路,以及自己最近八九年在做的北大公益事业。作者的很多思考也会引我们的思考:如何才算活过了,什么才是自由,如何回到心灵的家园等等。人生中,总有些时刻要停下来思考,愿这本书带给
《一片叶子下生活》精选了著名散文大家刘亮程30年散文创作中的36篇精品。刘亮程以赤子情怀和独特视角观察他所生活的故土家园,周遭的一切,包括虫子、鸟、蚂蚁、狗、树、阳光、风、土墙……以及人,在他笔下都是不一般的存在。他用敏感细腻的笔触和沉静而不乏机趣的叙述,赋予平凡单调、孤寂荒凉的乡村生活以梦幻、哲思和诗意,读之令人回味
本书是众多爱书人与书的故事,他们中,既有文学博士,也有文学爱好者;既有出版过专著的职业作家,也有平生第一次发表文章的业余写作者;既有耄耋老者,也有学堂里的少年。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领域,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甚至不同的文学水平,他们的共同点或许只有一个——爱书。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抹平所有的差异,牵动每一个爱书人。本书分为六
美食随笔集。延续美食畅销和长销书《上海老味道》的风格。分为江南水色、吴淞风物、浦江帆影、妈妈味道、微醺絮语五个专辑,围绕上海乃至江南饮食文化和家常味道。其风味,依然是老旧的、朴素的、实在的,留下清晰的手工痕迹,微微有点甜蜜的烟火慢慢弥散,也有近年来在市场上复活的、舌尖上的老古董。由食物引申到做食物、品食物的人,包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