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十国集团(G20)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成员包括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以及欧盟二十个经济体,成员构成兼顾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平衡。G20峰会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
1864年中亚地区进入大变局时代,引起大变局爆发的第一推动力是俄国在中亚的大举扩张。由于中亚地区关系到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属印度的安全,所以英国对中亚大变局给予了非常之关切,与俄国展开战略竞争,以防止俄国通过中亚去破坏英属印度的安全,这是19世纪英俄亚洲“大博弈”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相继推出消极的“精明无为”政
本书研究从细处入手,侧重微观研究,而非泛泛或宏观概述,由此形成的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详细考证,虽不够完善,也可能会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带来一定启发。书中所列图表,多是反复统计后绘制而成,比较直观的反映两国关系的变化过程,也有助于其他学者对该段历史的理解。此外,本书借鉴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及
十八大以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本书收入了2012年11月以来*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85篇文稿。本次出版为西班牙文版平装。为适应国外读者阅读习惯,西班牙文版在中文版基础上增加了注释、索引等内容。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一理念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公约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密切。然而工业革命后,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出现了分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国际援助应运而生。为了帮助贫困国家摆脱贫困,国际援助机构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技术援助、债务减免等手段,帮助贫困国家依靠工业化和技术发展,逐步实现自主发
本辑主题为“区域视域下的近代中外关系”,是在第七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论文基础上遴选而成的,含专题论文与海外学人最新研究成果等,共计17篇。本辑论文尝试突破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的界限和传统政治史、外交史的框架,以“跨国史”的视角,强调非民族―国家因素在各国人民交往中所产生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本学科一致坚持
本书聚焦于美国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而这枚导弹搭载着美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核弹头。艾里克·施洛瑟将美国高层官员对核武器的指挥和控制,与对大马士革事故的实时描述交织在一起。他从新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冷战史,探讨了自核时代开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两难困境:如何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被其摧毁
本书利用一手档案材料系统考察了“二战”后英国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尤侧重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社会变化为切入点反思殖民统治历史,以及上述变化同殖民统治终结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分析英美霸权转移、跨国公司资本联合与英国政策的关联,尝试将个案研究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变迁联系在一起。本书认为英国对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