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这一概念*初由埃里安(MohamedEl-Erian)提出,用以归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后来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可。然而,国内关于“新常态”的认知和讨论,既与国际有共通之处,也更具有独特性。“新常态”是中国领导人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常态”所蕴涵的发展观有着超出
本书分为五部分,分别对次区域经济合作、增长三角、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国际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障碍进行分析;分析新形势下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意义;探讨如何构建相关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各层次各行业间的合作平台、组织机构及其运作方式;在上述研
本书对云南省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山坝结构等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其中产业结构部分更是对云南省现有的25个产业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详细剖析,从产业的规模、特点、发展状况、在省内的地位、产业关联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细致描述,为后面的政策建议部分提供更翔实的参考依据。
《“一带一路”建设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了我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历史上世界文化交流和贸易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古代丝绸之路是我国进行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交通线路;二是全球基础建设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基础雄厚,特别是我国的基础建设能力强大,具备参与全球基础建设的能力;三是世界贸易
《2016~2017上海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是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的年度蓝皮书。作为一份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报告,本书对上海2016年度的财政、投资、消费、外贸、外资、生产价格、居民消费价格、先行指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金融、房地产、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就业、研发投入这些方面,全方位地提供了上海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战略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成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如何促进两岸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是考验两岸智慧的重要课题。《书香中国学术文库:“一带一路”与两岸》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台湾
此书汇集了著者过去10年来对世界经济新版图和中国发展新路径的研究成果,兼具宏大视野、深度思考和前瞻性建议。在构建一个基于大历史观的观察维度之后,本书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发展的关联,分析了两者共同面临的变局、动态和前景。着眼于长期转型和增长,本书选取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主要“接口”,探讨了世界经济呈现的新格局和中国经济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对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把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指出:“面向未
本书深度分析了2016年甘肃经济运行情况,科学预测了2017年经济发展趋势,重点剖析了甘肃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认真提出了促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对策建议。特别对推进甘肃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兰白科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