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萨米尔·阿明的主要代表作,曾对一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实践产生显著影响。作者认为,资本主义世界是由一个由中心和外围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构成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心利用不平等的国际劳动分工剥削外围,从而实现其世界规模的资本积累;而外围的经济发展则因此被滞阻,并处于对中心的依附地位。这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一篇是总报告,综合分析阿拉伯国家乱局纵深发展的态势;第二篇是专题篇,剖析当前阿拉伯世界的若干地区热点问题;第三篇是国家篇,评估阿拉伯世界主要国家当前形势;第四篇是国际关系篇,探讨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外部大国及国家集团与中东的互动;第五篇是“一带一路”专题,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中国中
本书描述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空间分布、贫困状况、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等特征,比较了11个连片特困区的综合贫困程度,剖析了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益贫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在全面探讨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总体进程、发展趋势及发展思路和对策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武陵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镇化特征、趋势和发展战略;构建了多维贫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T”型发展战略的主干,是以“一带一路”战略衔接互动的纽带,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的首要地区。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TFP)反映了综合产出率和经济增长质量。供给侧改革应当从增加投资转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来促进经济增长,依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彻底根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影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己开始降低,我国反贫困事业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中国产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将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的效应是什么?我国
《产能过剩的发展趋势和治理对策研究》从新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经济新常态这两个新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工业领域及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各行业产能过剩的特征、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以及形成机理,这些研究丰富了中国特色经济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产能过剩的发展趋势和治理对策研究》全面介绍了我国
《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研究》力图从投资环境的科学内涵出发,多方面地收集数据资料,全面审视和评价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全方位地分析非洲各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地位和差距,将有助于关注非洲发展和投资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好地了解非洲,为科学制定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战略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叙述了西夏的历史和汉文文献记载的一些经济状况;概述了出土文献中的有关西夏经济的资料:一是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有关西夏经济的条款,二是新发现的西夏文经济文书;对西夏文经济文书中的户籍文书、租税文书、粮物计帐、商贸文书、契约文书进行了分类研究;对西夏汉文文书进行了研究。书末附录了文书的图版和西夏文录文以及对译、意译汉
本书以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围绕经济活动体系、地理环境系统和两者结合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系统),定性、定量、定位、定时(相联系的整体)地分析、系统研究了这个系统的要素(组成)、环境、状态、结构和过程,以及二者相宜和谐结合的特征和标准;深入探讨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基本原理;总结归纳了经济
“互联网+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已经被我国许多地区普遍接受并实践应用。本书就“互联网+精准扶贫”从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总结,旨在为这一创新的扶贫开发方式推广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