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描写黑龙江省桦川县远近闻名的“傻子屯”前世与今生的纪实文学。作品全景式展现了这个小小的村落从建村伊始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饱经官府压榨、匪患劫掠与贫穷饥馑的多重折磨,好不容易盼到了东方日出、天清气朗的新中国,却又落入了病痛的窠臼。为了挣脱贫病交加的渊薮,“傻子屯”的乡亲们在薪火相传的两代村官带领下,得到了各级组织
本书以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生动地记录了陕西榆林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通过理念重塑和实践创新,从一个备受沙漠袭扰,地贫、缺水、偏远的小村庄,发展成为“西北蔬菜第一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鲜活历程。全书重点塑造了三平、海彦等一批乡村振兴“领头雁”,以及铁娃、喜林等一批回乡创业的新农人,从细腻且独特的视角深度透视乡村
本书以虽平实但不乏技巧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从业以来亲身经历的或感人,或有趣,或发人深省的故事。既描写了病例救治过程的曲折惊险,亦表达了作者对处理“病”与“人”关系的思考,更有对自己30余年从医心路的剖白与反思。既呈现了医患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些故事短小精悍却反转颇多,呈现出黑色幽默的风格。
本书,讲述了上海及浦东的历史变迁,展现其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程,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作者从上海起源以及“上海”地名讲起,近代经历了诸多变革,外滩成为金融集中地,而浦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为其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云朵上的石椅村》是一部全面反映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历程的报告文学。作品聚焦云朵上的羌族村寨石椅村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大力搞好枇杷、桐子李等特色农产品,创新发展羌乡特色旅游的奋斗历程,生动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带头发展,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治理等,把一座贫瘠而冷寂的大山变成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顾浚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顾浚(1895—1927),又名顾嘉茂,宣汉南坝人。1909年就读于绥定府联立中学。1921年,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率岭南大学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1923年,随朱德到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和哲学。1927年,率全营官兵参加了南
本书讲述了烈士高波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高波(1913—1948),陕西省米脂县人。1934年考入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1935年参加杨虎城第17路军。西安事变后,前往延安,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高波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5岁。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充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李昌祉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李昌祉(1906—1933),盘江乡人,中共南京军委书记,革命烈士。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李昌祉等24名地下工作者被捕。1933年2月12日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27岁。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充分的文献资料,并经多次实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黄樵松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黄樵松,原名黄德全,河南尉氏人。1922年考入西北军学兵团,从排长升至团长。抗日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七师七十九旅旅长。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军长。1948年11月在太原前线筹划阵前起义被捕,27日就义于雨花台。在抗战中,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陈子涛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陈子涛(1920-1948),别号家禧,广西玉林人。1935年,陈子涛进入广西省立郁林初中就读。1939年,陈子涛初中毕业后考入《广西日报》,初任外勤记者,后任采访部主任。1944年任四川成都《华西晚报》编辑。1946年赴上海参加《文萃》周刊编辑工作。1947年3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