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捐献原则在专利排他与公共利益之间达致了动态平衡,既促进了创新,又确保了公众信赖。该原则来源于美国司法实践,作为再颁专利的限制性条件而产生,之后逐步发展为限制等同原则的一项法律原则。本书梳理了专利捐献的历史谱系,探析了专利捐献的价值与功能,勾勒了这一原则在专利制度中的体系地位,创造性地提出将专利捐献从侵权判定领域扩大
本书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培育基金项目“大健康环境下‘医养科教’结合模式与实施路径”(WK2160000008)阶段性成果,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研究医院建设的法律规制,主要研究患者的权利及其保护、临床试验治疗行为的约束、相关责任分配等内容;临床研究医院建设的伦理规范,主要研究伦理规范构成、临床试验治疗的伦理介入
本书作者根据历史典籍和田野调查中收集的资料,结合贵州的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分布情况,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比较方法、事实描述与案例分析法,重点描述和分析了布依族习惯法立法方式、村规民约对习惯法的确认、布依族婚姻习惯法、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习惯法习惯法中的处罚制度以及布依族习惯法的实施的组织以及实时方式等。书稿为后人留下一笔抢
本书收录了有关职工互助保障工作的相关法规制度文件,全书共编录121个文件,按照业务性质分为六大类。
本书汇集了经济法总论、会计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及公司法和合同法律制度等,并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到教材各章节之中,为财税财会类经济法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本。本教材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提炼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教材结构上突出了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教育,以培育学生德法兼修
本书着眼于两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从法律史的角度,考察了两宋时期文职官员在入仕、铨选、考课、监察、俸禄、致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通过对与职官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全方位梳理,探究两宋时期职官法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见解,以揭示两宋三百多年间,文职官员对中央集权下国家治理所产生的支柱性作用,同时也为当下国家治理提供
在今天,如何解释权利要求,直接决定着专利诉讼的走向。几乎所有关于专利侵权认定的理论著作和司法判例,都会涉及专利权利要求,它成为专利的代言,但是,权利要求本身却从未被认真审视。关于权利要求的理论,作为一门学问,被彻底遗忘了。这是从遗忘历史开始的,跟随着时间的步伐,本书将权利要求的演进作为一种现象进行解析,展现其更多的面向
《法律史评论》创办于2008年,是四川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史学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两卷,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集刊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视角独特,方法新颖,理论前沿,对探寻历史上真正的中国法及其转型将有重要意义,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本卷收录27篇文章,设“中华法
本书分为持股行权案例评析和纠纷调解案例评析两大部分。持股行权案例评析部分收录投服中心19个行权案例,其是从2021年数百个行权案例中精选出的重点案例,19个案例覆盖了参加股东大会、媒体说明会、网上行权、公开发声、股东函件等5大类行权类型,内容涉及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资金占用、承诺不履行、业绩断层等侵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本书以南昌律师的恢复和发展为线索,介绍南昌律师从恢复到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至2000年全国律师制度全面改制为止。同时,作者采访了20个在200年以前开始执业的南昌律师代表,通过他们各自的从业故事和经历,将中国律师的发展历程、中国律师对促进国家民主与法治的作用和贡献生动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