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庄子集成》之一种。全书共十卷。书名《庄子口义》,即以通俗易懂之口语解释《庄子》,虽俚歌俗谚亦时见引用。全书从考订概念入手,注意归纳《庄子》前后对同一问题的的论述,指明相通之处。对《庄子》散文艺术亦时有评析。此外还重视以理解庄,以佛解庄,调和儒释道。此次整理以明万历二年施观民刻本为底本,以宋咸淳五年延平刊本、明正统
《南华真经题评》十卷,明张位撰。注释《庄子》三十三篇,内篇三卷,外篇、杂篇各四卷。正文前有《张太史南华经题评篇目》,列三十三篇标题,其下则移录所著《南华经标略》之解题文字,除个别字词有改动外,亦偶有增损,所论颇为精要。正文则随文注释,多注明字音,以便阅读。对篇中关键字句,亦时加解释与评述。眉栏有较多评批语,发挥《庄子》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南宋赵顺孙撰。顺孙学宗朱子,得家学之传,为朱子三传弟子。终身用力于四书,溯求考亭之原委,自谓:“朱子四书注释,其意精密,其语简严,浑然犹经也。因编取朱子诸书及门人讲解有可发明注意者,悉汇注下,以便观省,名曰《纂疏》。”《四书纂疏》乃渐次单独成书,何时合刊无从考定。本书充分引用朱子之说,旁引黄榦、辅
《周易口义》十二卷,北宋胡瑗撰。胡瑗讲授易学之余,欲作《传》而未及。其弟子倪天隐据胡瑗所述整理为书,因非其师手著,故名曰《周易口义》,是以此书序首称“先生曰”。《周易口义》是宋初重要的易学著作,朱熹说胡瑗之《易》分晓正当,《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为宋时以义理说《易》之宗,都对该书价值及其在易学研究史上的地位给予以了充分肯
儒学与廉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将“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注本”的原文逐一进行对比录入,并对“帛书甲本”“帛书乙本”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和翻译,以便于读者了解《帛书道德经》的原貌、理解原文。
本书是大学通识教育教材,是清华大学“老庄研读”课程教材之一。本书对《庄子》进行细致释读,除了原文之外,每篇又分为内容解析和艺术手法两部分。“内容解析”又分为题解和段落大意、思想主旨三节,该部分侧重于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解析。“艺术手法”则对每一篇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本书是一本接引初学者进入庄子思想及其文学殿堂的入
《孟子注疏》题名孙奭疏,相传是孙奭为赵岐《孟子章句》所作的疏。其体例大致符合通行之经疏样式,对经文及注文进行疏证,以通俗串讲为主。说解虽有疏误,但大致通达,亦不乏精善之见。后收入《十三经注疏》,在孟学史上有相当的影响。关于此书之作者,南宋朱熹最早提出质疑,认为是邵武士人假作,清代学者赵佑、周广业以及四库馆臣等皆有进一步
《孔子家语正印》是一部明代产生的《孔子家语》的重要注评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三年(1623)怡庆堂余完初刻本。《孔子家语正印》由明代翰林院编修文震孟作序,礼部尚书顾锡畴注释,孔子第六十三代孙、翰林院编修孔贞运评论。《孔子家语正印》对于孔子思想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在孔子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丰富的注释、评语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