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蒙古袁柳》为线索、以萨冈彻辰和马背朝廷的颠沛变迁为中心,以史实为根据,虚实结合,站在时代的高度,拓新惯常的手法,梦幻般地展现民族的历史文化。作品按特定的时空维度进行结构。充分发挥文学的想象,为传主立传。
袁枚是清中叶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诗选家、诗论家。本书真实呈现了传主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写出了袁枚少年时的彷徨和后来24岁中进士、入翰林的风光以及此后仕途受挫,进而又因生性自适随性,在溧阳等地做县令,虽政声很好,可不愿意受官场行耻、受累、媚俗风气约束,*后33岁时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从此行动心灵归于随园,围绕诗歌
为响应*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以及扩大郭沫若海外研究的影响力,由郭沫若纪念馆、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主办,郭沫若中国研究中心、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郭沫若与世界文化高端论坛,于2018年4月23日至25日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爱资哈
本书依靠文献资料的支撑和历史老人的口述细节,叙述了彭德怀率领志愿军从鸭绿江南岸一直打到三七线,最后固定在三八线、险中取胜的故事。
《田青年表》由翟风俭编著,主要记录著名文化学者、音乐家田青先生七十年来的人生轨迹。该书图文并茂,以年代为序,系统地梳理了田青先生的学术及思想发展的历程以及参与的各种重大活动纪实。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集刊,曾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3辑。因经费困难中断十年。2017年在本社出版第1辑。《郭沫若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4辑)主要内容为关于郭沫若的文学研究(郭沫若古体诗用韵考、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埃及元素)、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辩证、文献辑录等方面。字数大概24
辽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先后涌现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孟泰,炸弹在车间旁爆炸,也手不离摇把,坚守岗位的马恒昌,“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新中国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职工技术协会发起人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等工业战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在60多年里,吉林人民发奋图强,不断创造出新成绩,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有“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黄大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出一流业绩。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作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这里先后涌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工人的成长、奋斗。还有产业工人的楷模李守堂;学铁人,立新功的“新铁人”申冠;有提出“宁肯把心血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