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受到很多学者和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现有的研究中的很多结果和结论各异,其中,研究的尺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县、市、省和大区的尺度去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可以较为全面的认识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在此,主要在县、市和省尺度上分别使用区域经济差异系数、α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分布形态和空间集聚
本书共16章,不仅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问题,还对国别经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重大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次修订对经济数据、政策变化、新事件进行了更新或补充,每章增加了导入案例,并增加了10个专题。
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唯一官方区域经济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成了各国智库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本书从APEC的理论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成员国在APEC的角色和国家利益,APEC的未来等方面通过汇聚摘编国际各大知名智库对亚太经合组织的相关分析文章,旨在为广大读者增加一个了解国外智库视角下的亚
本书以作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追踪、田野和访谈调查为基础,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崛起和国际合作”这一主题框架展开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动力和目的;“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与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等。
近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落实,各经济产业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资源。相对城市,由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缺口大等问题,县域互联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方兴未艾,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较多体现在互联网的生活和应用场景,在县域层面,如何结合互联网
本书遵循了历史解读、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再到政策建议的逻辑主线,将制度经济理论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理论融合,深入分析制度因素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首先,从经济史的视角考察世界工业集聚中心形成与变迁的现象及其内在动因,从中发现传统的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以及制度因素都深刻地影响世界工业集聚中心的形成与迁移。接着,依
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减贫与发展》(2017)是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近两年关于减贫与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集成。研究了产业结构、贸易、民族构成、环境等与贫困的关系,从理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间。本书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实现民族地区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是一项旨在推动经济科学创新与进步,鼓励原始创新成果,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的学术性、公益性专门奖项。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5)由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按
本书是国内首次全面的对俄罗斯资产评估业进行分析研究,也是国内外首次对中国和俄罗斯评估业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俄罗斯评估业的发展历史、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评估准则与规范、从业人员管理、自律组织、财产责任赔偿制度等。较详细的阐述了俄罗斯评估法和资产评估准则等。本书结构从行业研究的角度出发,符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