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9课,内容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安全和健康、教学与信息通信技术、规划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用于教学和学习的信息通信技术资源、课堂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资源评估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案例,一方面向大学生介绍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点,另一方面围绕知识点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问答,引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为学生及心理健康教师提供针对知识点的课堂小游戏以及参考书籍、参考电影,较为系统地帮助心理健康教师组织课堂授课,也便于学生自学心理健康知识。此外,《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性与教育内涵的有机融合。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的本原回归。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指引学科课程设计,彰显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
《学校领导与管理的实用策略》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反思练习和操作性建议,话题涉及学校管理领域的许多方面,比如学校员工、专业发展、财政、课程、数据管理等等,以帮助校长应对新时代管理中的新挑战,解决工作中的矛盾。
《未来课程想象力》结合作者20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及在我国香港地区、芬兰的教育观察经验,希冀回答国内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1.全球一起核心素养的时代,课程变革何为?2.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哲学基础。3.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开发路径。4.在历史和现实中确定教师的责任和身份。5.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的实用性探究范式。作者坚实的
国际上对核心素养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在我国,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核心素养与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
核心素养乃我国当前的教育热词,更是未来若干年教育的风向标。那么,如何理解与落实核心素养?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本书首先阐释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而引介逆向课程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探讨通过逆向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 《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课程设计》涉及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逆向课程设计、课
本书主要以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供给侧变革为契合点,全面阐述和剖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探索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全书由七个章节构建,前四个章节以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的教学探索为主要内容,主要讨论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加减法、知识碎片化治理的问题,剖析了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相关的行动研究案例,以及分享了媒体素养课程和
本书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劳动情怀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方面展开论述,共九章。*章回顾了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第二章针对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在民国时期的劳动教育作了回顾;第三章回顾了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演变;第四章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心理健康:幸福快乐的科学》是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任俊,从积极心理健康视角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力作;也是奠定由林崇德教授担任顾问、俞国良教授担任主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书系的理论基调之作。本书用生动的实例、科学的实验、和对现象缜密的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幸福快乐生活方式的构成因素和科学体系,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