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六个篇章,以第三人称的笔法记录了百年义顺的故事,多视角、多维度展现义顺的百年历史,揭示百年义顺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商业智慧。本书既是义顺企业对外宣传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企业内部员工凝心聚力的教科书,同时担当着家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全书深入浅出,用典型而又有血有肉的故事回溯百年义顺发展,讲述
本书是一部新闻作品集,集结了作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来在各级媒体刊物上刊发的60篇作品。依据文章类别,全书依次分为“散文随笔”部分(17篇)、“杂文评论”部分(20篇)、“报告文学”部分(23篇)。其中,大部分新闻作品都荣获过省、行业新闻奖及四川省副刊好作品奖。该系列作品文笔老到,功力深厚,大多为主题鲜明、正能量爆表之
全书收录了作者从1992年至2023年采写的各类新闻作品80余篇,如《朱开甫卖厂卖房拯救濒危“国宝”木兰》《湛江4万农民自发传承国家级“非遗”》《吴川百位老板回乡当“村长助理”》《书记心系农民两年十进博爱村》等。
本书讲述了雨花台烈士蔡寿民为革命奋斗一生的光荣事迹。蔡寿民(1899—1934),湖南常德人。1919年,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纺织科。1921年,赴湖南第一纱厂发动工人罢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湖南省总工会正式成立,蔡寿民任组织部长。1927年,总工会组织反英示威大会,成立湖南人民对英罢工委员会,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集,作者以饱含温度的文字记述了1952年起内地工作者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来到阿尼玛卿脚下,为建设果洛,促进青藏高原藏族地区民族团结,战胜雪灾发展畜牧业,修建第一条公路,创办第一所学校、医院、银行等,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或为理想或为生存或为服从组织分配,艰苦奋斗在医疗、法律、就业、民生、教育等
本书集结了人民日报评论部2024年在《人民日报》上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包括:《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信心鼓实劲》等篇目。
百万加作者对流量与创作的反思; 一个不愿成为齿轮的人对工作本质的真诚追问。 开始给新媒体工作室供稿时,她以为流量是市场与读者对好文章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代表着写作者个人的价值:只要写得够好、够新、够高级,就能收获点击率、名声与财富。 逃离新媒体行业时,她是账号主编,也是被爆款文章生产线淘汰的老旧零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主人公骆传骊是一位入伍的大学生,后来成为海军一员,用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转化技术能力投身于海军建设事业,在军队这所大熔炉里锻炼自己、打磨自己、奉献自己。小说主要叙述了骆传骊在青岛莱阳路8号的海军快艇学校学习时的故事及后来他在快艇部队建设中走过的路程。他亲眼见证了我国海军鱼
书中收录了作者发表于国家、省、市刊物的36篇报告文学作品,全书分《田园牧歌》《企业风云》《公仆情怀》《经济视野》《史海浪花》《社会大观》六个章节,歌颂了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廉洁奉公的典型形象,宣传和传承了红色血脉和基因,反映了改革洪流中社会变迁的风云波谲。全书思想健康,积极向上
《闽南的匠人》讲述的是渐渐式微的闽南传统非遗、匠人匠心和他们的手艺故事。作者将匠人们的喜怒哀乐以故事手法撰写,同时辅以印象手记及手艺过程,每一个故事均完整耐读。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她是做木梳饼的陈有粮大姐,靠着对甜的依恋,做出香甜酥脆古早味木梳饼;他是李起平,离开奋斗多年的繁华都市,回乡接任传承,当一个做“捆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