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散文,和他的名字一样静美。”母亲无处不在的“法眼”,女儿童真未凿的话语,少年时期的过往回忆,不期而遇的普通人的故事,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共同编织成了我们绚烂的生命,照见世间的真诚、善良与美好,也照见我们自己。本书精选《请给我五分钟》《落叶是疲倦的蝴蝶》《别踩疼了雪》《人生没有多余的疼》等朱成玉经典散文作品,记录
帮助一只鸟,拯救一只溺水的蝴蝶,友爱地抚摸一只羊的瘦脸,翻书时同情地注视一粒在纸页间穿行的小小书虫,在原野上长久地望着一朵不知名的野花微笑,并认真地为它取一个美丽的名字——这是李汉荣的万物世界,也是他对待自然万物始终葆有的赤诚善良的热心。本书精选《山中访友》《外婆的手纹》《鸟是懂得美感的》等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书写母性
江南风物清嘉,蔬菜应时而出。正是善烹菜蔬,让江南人的生活清雅如诗、独有魅力。以蔬菜和素食材为线索,娓娓介绍以姑苏为中心的江南风情。字里行间别有韵味,闲读几页,就仿佛置身江南,人在青山绿水间、粉墙黛瓦中,听评弹、饮香茶……
本书选取了曾国平教授自创和引用的118句经典语言,并用“生活所感·读书所得”的形式写出了对这118句经典语言的理解、体会和感受。通过曾教授简洁、简明而不简单的解读,让读者能够切身体会这些精彩语句的深刻内涵,感受其饱含正能量的气场,撷取其思想中的精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思想支撑。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的故乡——山东,有一位温文尔雅的儒者,扎根中国十余年潜心研究儒家思想,他就是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教授。贝淡宁的学术生涯早期,以“社群主义”研究著称,偶然接触到儒学后,发现儒家学说和
此次付梓出版的“《良友》里的民国生活”丛书包括:《民国里的上海》《民国生活简史》《他们的民国》《在民国谋生》《民国亲历记》和《行走在民国》。为了保持《良友》的原貌,并将原刊精华准确地呈现给读者,仅对内容作了重排与审校,地名、人名、语言风格和一些词语的使用,以及少量英文标题和图题等,都没有作修改,也没有加编者注,完全依照
这是一本关于节气、关于手艺,关于内心成长的随笔集。旅行作家郭子鹰自《最好的时光在路上》的治愈系旅行哲学后,带来全新“二十四节器”慢生活冒险。十二年自助旅行后,人到中年开始学习做陶,打造私享器皿。历时七年,与泥土为伴,与时间同步,与自我对话,把日子过出“静默的力量感”。他的做陶心得,就是我们的治愈良方。
陈德文是国内资深日语翻译家之一,译有夏目漱石、三岛由纪夫等诸多名家作品,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等社出版,其译作中散文占了很大比重。本书即其半世纪以来原创抒情散文的集合,主要讲述了其青少年时期生活于农村、同土地为伍,成年之后辗转国内各地,耳顺之年又赴东瀛教书研究的风风雨雨和诸多感触,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读者可从这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9篇散文。作者将此散文集取名《我的小外公》,一是因该书讲述了小外公的故事,二是表达了作者对其小外公的思念之情。书中有的描写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趣事,有的描述作者乘火车探望父亲的、探望小外公的旅程,还有一些则写了小外公的生活经历,以及发生在小外公身上的故事。带着浓浓的怀旧味道,令人感动。作者文
“礼赞新中国奋进在建行”丛书将近百万字,包括论文、纪实故事、散文、诗歌、演讲等。汇集了近十年全行员工与时代共命运、与建行同发展的所思所想,是饱含员工智慧与才华的结晶。这份企业文化建设的厚重成果,彰显了全行员工的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展现建行风采,弘扬湖湘精神瑰宝。本书是“礼赞新中国奋进在建行”丛书中的1本,收入中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