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提出要建立“思维科学”。在钱学森指导下,学者将相似性在科学、技术、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本书上编,11位受访者皆为受钱学森影响的学者,他们在钱学森“思维科学”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多年,个中体验很深。书中既有对钱学森的直接印象——其性格、人品、经历等,又有对钱学森思想的理解、阐释和发扬。11位受访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先生100周年诞辰的纪念文集,包括“缅怀宗师为人为学篇”“语法理论探讨和应用篇”“汉语语法事实描写解释篇”,从中不仅能领略作者们对语法理论的探讨,了解不同语法事实的描写和解释,更能从大家对胡裕树先生的缅怀文字中感悟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对语言学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会深有启迪。
《黄际遇日记类编·畴盦学记》记录的是黄际遇读书的心得、体会,摘录喜爱的文章以及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等。主要内容包括万年山中日记至十四册、万年山中日记第十九至二十七册、不其山馆日记第二至四册、因树山馆日记至五册、因树山馆日记第七至十六册、山林之牢日记。这些日记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字学,反映了作者自称“经生”,以
本书以黄埔军校本校、部分分校人物在十四年抗战历史中相关的史料为基础,从历史演进轨迹入手将黄埔军校对于现代军事成长及其早期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阐述,记述抗战烽火岁月中黄埔军校部分教官人文事迹情况。全书分为八章,分别是:第一章教官的基本情况;第二章教官的出身背景;第三章教官的素质分析;第四章教官的人文地理分布;第五章教官的任用
本书依据汪曾祺创作的历时性变化,按照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化的文论的顺序,探讨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平民主义的观念决定了他聚焦社会的范围及创作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观念确定了他一生最基本的价值立场,个人主义观念一方面导致他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另一方面促发了他对于爱情、欲望等人性问题的探索。正是个人主
中国社会工作名家小传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擒孟达,拒诸葛,平辽东,创立军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辅佐曹魏三代君主。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氏家族历经三代四位权臣屹立不倒,终革魏鼎,结束三国时代,建立西晋王朝。本书是一部关于司马懿的学术性传记,作者在为司马懿这个三国后期核心人物立传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包办婚姻的叛逆者到革命者、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塔拉索娃”、与丈夫谭寿林的生离死别、“贺英已死钱瑛在”、遭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四次组织狱中绝食斗争、亲自营救出狱等。
1922年10月诞生的上海大学,办学时间虽然只有5年不到的时间,却从中走出来一大批为党的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烈士。他们中间,除了少数因病而倒在工作岗位上,绝大多数都慷慨就义于敌人的刑场上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写下了不朽的颂歌。本书所记载的60位英雄烈士,他们有几个共同的标准:一,都牺牲或病逝于194
本书结合典籍、地图与历史图片,介绍了雍正至咸丰五位皇帝与圆明园的关系,涉及历史、园林、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中的雍正和道光就去世在圆明园内,而嘉庆和咸丰则出生在圆明园。发生在圆明园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讲述了清朝的兴衰;帝王生活中的故事,丰富多彩又波澜诡谲,耐人寻味。圆明园正是这样的历史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