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以10位英模的光辉事迹为主线,通过权威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感人的语言文字,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版式编排等,刻画英模们的成长历程,再现英模们的伟大壮举,讴歌英模们的时代价值,从而让光辉历史、红色基金、英雄精神走入读者、打动受众。
本书对梁武帝萧衍本身具有的一些禀赋和特点,其统治的“光明面”与“黑暗面”“自我得之,而自我失之”以及其“多面人生”多方面做了阐述,企冀还原其历史的真实性,并作出恰当的评价。而从文化层面而言,萧衍在文化领域有诸多创新成就,推动、开创了该时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并对隋唐文化、典章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函电集收录1923-1949年间,翁文灏与各方公私往来函电500余通,这些往来函电涉及了民国时期知识界、军政界诸多著名且重要的人物,如知识界领袖级人物丁文江、胡适、傅斯年、竺可桢、蒋梦麟、罗家伦等;军政界政要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何应钦、孔祥熙、张群、朱家骅、吴鼎昌、邹鲁、顾维钧等。这些往来函电往往记录或和涉及了民
柳亚子是南社领袖、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他经历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就文化的接受而言,新旧杂糅:前期接受传统文化,后来接受现代西方文化。这两种文化在他身上形成巨大的张力:一方面,他以激进姿态追随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他被过于沉重的传统包袱拖住了。柳亚子文化人格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本书是“蠹鱼文丛”一品种。全书内容正如书名所示,是“闲话文人旧事”,而着眼点在“老派”,涉及前辈学者包括鲁迅、郁达夫、陈寅恪、巴金、闻一多、老舍等。作者谈旧事,有趣却不八卦,分别从“同学少年”“这也是生活”“自尊”三大部分入手,严格按照史料本身来演绎和发挥,故所有史料均注明来源,不编撰和臆想。话旧事,亦发掘新意,特别是
本书稿详细考证了相关文史资料,厘清了著名医学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时间范围从萧龙友1870四川雅安教谕衙门的出生,一直到1960年北京去世,是首次系统研究著名医家萧龙友的生平事迹。
道光皇帝继位后,效仿先辈,勤力朝政,意图振兴祖业。但是,大清已由盛转衰,官吏贪腐,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外国列强乘虚而入,以鸦片为先导,对中国进行侵略。鸦片战争中,举棋不定,时战时和,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本书既忠实于历史文献,又不乏生动的叙事和巧妙的结构,从而立体地塑造出道光皇帝的形象,对于重新了解
引子常常想起李白。20岁之前,喜欢李白。30岁,喜欢杜甫。到了40岁之后,又喜欢李白了。也许,是一个人从活得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中年后读杜甫,那些悲凉,都不叫作悲凉了。中年后再读李白,那些朗朗上口的简单里,有了一丝一丝的痛。明月高洁之夜,李白就会抵达中国大大小小知识分子的酒杯里。无论是在羁旅还是在爱人的怀里,李白
周恩来说:有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和指示……许多重要关键上,保证了我们党丝毫没有迷失了方向,没有走错了道路。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宋庆龄说:他思想敏锐,识见远大,令人钦佩。叶剑英说:毛主席是很伟大的。不论过去和现在,我们都仰仗毛主席!中国的历史证明:跟着毛泽东走,就是胜利。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也是一
作为一个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和中山大学MBA的汽车行业高管,汤建良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抛弃光鲜的工作,放弃优厚的待遇,从“头”干起,当起剃头匠,成为一名创业者,创立了Q发屋。从最初的三间门店,到现在直营店数超过200家,每年服务近200万人次。在汤建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敢于从零开始、勇于探索、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