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胡栋朝家族开始记述,对其求学生涯、他在近代工程建设方面的贡献、他对晚清高等实业教育的贡献、他的家庭建设思想的形成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由此也可窥见晚清中国铁路、教育等方面的存在的弊端,对近代政治经济的研究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胡栋朝生平的研究,也是为了筹备胡栋朝纪念馆抛砖引玉,提供学术支持。
徽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在新时代这个群体具有特殊的魅力和活力。徽商丛书正是聚集了全国各地新徽商大佬、精英与新锐的传奇故事。本书稿为成功的界首新徽商立德、立言、立行、立传,全景收录了25位活跃在市场前沿的界首徽商创业、创富、创造的精彩故事,书稿中的人物在行业、产业、
《一代报人林白水》以冷峻的目光,简练的笔墨,审视20世纪初叶一段风云变幻的年代,勾勒出我国报业先驱林白水传奇的一生。作者截取若干让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片断,深情记叙了林白水不平常的人生经历和不幸遭遇,透过中国社会的波荡,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坚持理想、百折不挠,为****不惜献身的报人形象,感人至深。举凡清末民初中国发生的重大
本书为西南大学“纪念吴宓逝世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收论文主要围绕吴宓与《吴宓日记》及“续编”、吴宓遗文史料、吴宓与教育、吴宓的生平经历、吴宓与中西学人关系等话题,考证史实,感悟人生,辨析观念,试图呈现吴宓先生的思想、经历和人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海山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董海山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
2019年8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1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些先进典型,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普一线,有的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本书收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新闻报道、评论言论、视频内容,具象生动地刻画了这一
李乐民在20世纪率先提出采用双边横向滤波、判断反馈滤波等多种结构抑制干扰的方法,解决了当时抗窄带干扰的核心问题,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载波话路用9600bit/s高速数传机”,解决了高精度自适应均衡问题,研制出“数据转接终端机”,解决了高可靠数字传输问题,在“抗毁光纤以太局域网”和“电视与数据综合光纤传输网”的研究和
本书是第七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本传记通过深入挖掘王文兴一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轨迹,以真实、客观的史料,将其坎坷曲折的人生和顽强追求科研的一生进行了还原和再现。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着重遵循时代大背景、成长小环境、增强可读性、尊重历史事实等原则。
本书是第八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李庆忠,石油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工作于中国海洋大学。提出两步法偏移技术,研制了\"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的若干问题\"的研
《李土司家谱三种》收录了分别编修于顺治、光绪、民国的青海土族李氏土司家谱,相互接续,相对完整地记录了李氏土司在明清两代的家族谱序。家谱中记录了中央朝廷与李土司家族的互动,还有以土司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和中央朝廷在利益方面的相互博弈,是大众了解明清中央朝廷治理边疆地方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