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为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材的配套用书。本书是《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全新修订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霖、蒋凡主编,由杨明、刘明今、邬国平、羊列荣、周兴陆教授联合编写。所选内容贯通古今,从先秦至近代,以人系文,以时为序,先后排列。每篇先列“作者简介
该书稿是一部名著赏析集,书稿选取的文章都是根据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感想感悟汇编而成。书稿整理了教师们对必读篇目、经典著作的推荐和品读,文章将具有时代感的名著名篇进行解构与重组,向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名著,形成具有独特视角且易于理解的赏析。阅读书稿,可以全面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感受阅
《<庸庵集>解读》为徐泉华著,中共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庸庵集》为元末明初的历史学家宋僖所著的一部诗文集,共十四卷,一至十卷为诗集,十一至十四卷为文集。过去学界对元末明初历史学家宋僖的作品和经历了解甚少,本书作者徐泉华经过多方查考历史文献之后,对宋僖所著《庸庵集》中的诗文进行解读。宋僖所作诗歌多为送别诗、
本书共分七章:绪论部分首先对我国新世纪以来的教材研究现状、英美及我国教材编著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综述。第一章是比较双方教材如何对待文学观念的转变。第二章比较论述了我国与英美教材在理论范式上的不同。第三章是比较双方教材在学科意识上所表现出的差异。第四章是比较分析教材编著应如何适应教学观念的转变。第五章是比较双发在知识呈现和教
本书的文章,是作者这几年文学评论的一个小集。书中所收文章,多是作家作品论,偶有几篇略近整体的篇章,则是在阅读作家作品并试图阐释时产生的难题与困惑。具体内容包括:驴鸣与人声——读刘亮程《捎话》、把重的事往轻里说——刘亮程的《本巴》、人情与物理——周晓枫创作读札等。
本书是语言类著作,由绪论、语音篇、语法篇、词义语义篇组成,本书较为细致地分析了汉语言流变的发展脉络,从语音、语法、词义语义上具体分析语言的流变。本书语音篇分析了从语音学角度,梳理了不同时期的语音发展情况,并分析了语音背后的文化表达;语法篇分别从词法、句法、语言三个方面梳理了发展脉络,并分析了语法的文化表达。词义语义篇分
本书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以记写沦陷本事、失地生活、事变纪念的剧作大量涌现。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这类题材亦同步出现,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沈阳叙事”现象。可惜,此类创作文献迄今未得到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留下了不应存在的空白。当今对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文学沈阳叙事文本展开收集和整理,对于丰富中国现代文学内涵、传承中
这是一部关于明清时期琅琊宋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学术专著。临沂古称琅琊,其处于齐鲁文明礼仪之邦的山东,有着悠远而厚重的地域文化。本书通过家谱、地方志等资料系统梳理明清琅琊宋氏家族的世系传承与发展情况,分析家族成长的文化因素与文学传统,力求还原宋鸣梧父子为中心的家族社会关系网络,重现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语境,考辨整个家族创作
重视文学是南朝皇室家族的共同特征,“善属文”“美文辞”已然成为当时评判士人才能的重要标准。本书通过对以往南朝皇室文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阐明了其在该领域的重要价值,并将南朝皇族文学置于历史文化的背景之下,在充分理解原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对南朝皇室文学进行了整体观照,从时代背景、思想文化、审
本书精选了自先秦时期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咏荷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六百多篇,并对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鉴赏和注解。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趣味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