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座落于西安市正南小寨兴善寺西街,是古都西安历史很为悠久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八宗”密宗的祖庭。大兴善寺很初的名字叫做“遵善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泰始至泰康年间(265-289),到如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寺。《雁塔三寺——大兴善寺》介绍了大兴善寺的历史沿革,大兴善寺与密宗的关系,大兴
本书共分四个板块,*部分寺院源流,介绍中国佛教寺院的起源和发展;第二部分寺院建筑,分别介绍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寺院布局;第三部分寺院法器,介绍庄严具、供养具、梵呗器、容置器、携行器、僧服等;第四部分寺院制度与禁忌,主要介绍各派佛教的丛林制度。本书通过图文的形式,通俗地解读了我国古老的寺院文化,引导读者品味佛教寺院的建
《格鲁派教法史——黄琉璃》内容共分三十章,是一部全面叙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学佛经历,格鲁派的产生、发展,各大寺院的组织结构、堪布传承、经济状况,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生,以及作者自己负责修建“世界一庄严”和其他寺院的情况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清初西藏寺院、研究格鲁派历史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目前有拉萨版藏文木刻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2-3月备案目录中)关于巴蜀佛教文化的历史清理与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较其拥有的特殊地位则很不够,尤其是在系统、全面的维度,急需学界加大力度,推出一部体系完整、内容精详的研究著述。该书稿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巴蜀佛教文化史研究”结项成果,是一部关于巴蜀佛教文化内容精详、体系完整的研究著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2-3月备案目录中)本书是净智法师多年来对佛法修学的心得领悟,多数已在寺院网站或佛教期刊发表,均收到良好反馈,应读者要求编辑成书。本书是一部专业的佛教学术文章结集。书中就佛教唯识学的专有术语,如无依定、烦恼缘境、有部的萨迦耶见、声闻见道、相续、二缚、目犍连定中闻声之识、有漏法、无我无我所、顿
本书为第一世热振·阿旺却丹的传记。热振·阿旺却丹,格鲁派僧人,早年学经于夏琼寺。十五岁入藏,在色拉寺和下密院深造。1710年,出任托林寺堪布七年。康熙五十八年,任下密院法台十年。1728年,担任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经师,与达赖一起移居四川惠远寺,系统传授显密宗义。1738年,七世达赖以热振寺相赠。乾隆四年,为甘丹寺第五
本书是一部编纂年代较早的藏文史籍类著作,较为详细地记载了雅桑噶举派的创教历程、雅桑地方势力的形成以及雅桑万户的相关情况,为目前发现的关于雅桑万户、教派方面最为详实的藏文原始史籍。本书很好地补充了诸多史料关于雅桑教派及其万户记载的不足,进一步充实了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建制、施政的历史资料,为元代西藏地方十三万户行政体制
(在2021年2-3月备案目录中)《仁参法师讲经集》是作者仁参法师对《普贤行愿品》《法界安立图》《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遗教经》《药师经》六部经的详细解读,这六部经典均是佛教里的重要经典,比如《四十二章经》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作者讲解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不涉及时势及世情。其中《普贤行愿品》《法界安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9月份图书选题备案目录中)如孝法师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扶风县、户县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白马招觉院、扶风孔雀寺、西观山龙泉寺住持。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生命的艺术》和《生活的艺术》,广受好评。该书稿是如孝法师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佛法开示,作者把人的暂短人生以五十年为一周期,从生存、生活、
本书是一部修习净土法门重要的经典论注之一。该经收于《大正藏》第40册。昙鸾大师出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备受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有被推为四论宗祖师之说。主要著作有《往生论注》二卷,《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以及《赞阿弥陀佛偈》等。该书稿即为释澈性讲解《往生论注》实录,作者用通俗易懂地语言,清晰勾勒出经典蕴含的精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