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针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时代主题,就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加强科技与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新格局的思路、路径和举措。本书还对福建省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二十年来的做法经验
本书收集的是黄际遇在青岛近6年所作的日记。原名为《万年山中日记》,后改为《不其山馆日记》。《万年山中日记》共27册,记录时间是1932年6月10日至1935年7月10日。《不其山馆日记》共4册,记录时间是1935年7月11日至1936年2月12日。日记既是读书札记,也涉及社会人事,是黄际遇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
本书主要介绍二十世纪著名蜀派古琴艺术家杨清如的艺术实践及其传承。杨清如(1913~1995),重庆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一生操缦近七十年,尤擅弦歌。在继承急浪奔雷、俊逸飚扬的蜀派琴风基础上,融入渊懿沉著、古淡从容的演奏风格。杨清如唯一嫡传弟子方文伟,1988年师从杨清如,幸得谆教,自此不辍,渐有心得。2013年创
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他轻易就能把人逗笑。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气息与舞台上别无二致,我们仿佛看到上海杨浦那片低矮破旧的棚户区里奔跑出的少年,肆意地向阳生长。年少无知时,他给受伤的同学起外号、给女同学递情书,被全校通报、点名责罚;长大后,第一次情窦初开,费力讨好却惨遭拒绝;初入职场,遇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他们微笑着给他一记记耳
梁氏从清以来流传下的家谱包括数次修谱的经历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社会的变迁。《南海联新梁氏家谱》所呈现的分支离合也折射出了梁氏家族的渊源所在和发展历程。这样的联宗谱,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华南宗族文化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文献价值。
本书是清朱次琦、朱宗琦所纂修的家谱的影印本,内容详实,考据扎实,具有深厚的史学研究价值。家谱之中对宗祠的建立,家谱的编纂历程等叙述颇为丰富;另有部分内容可与《桑园围总志》等历史文献相互补证,对沙田开发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等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简而言之,该家谱是研究九江及鹤山等周边地区社会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研究九江文学不可
上海的宁波帮商人,对上海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宁波帮商人中,对蛋大王郑源兴的研究却很少,书稿以收入郑源兴相关资料为主,将蛋大王以及茂昌公司的建立、发展过程梳理得十分清楚,从整理资料角度来看,书稿是有出版价值的。全书章节分为总序、引言、凡例、1891年—1955年(1岁—65岁)年谱、谱后。附录部分包括郑源兴著述
《上海鲁迅研究·鲁迅文物研究》为总第87辑,分为“鲁迅文物研究”“鲁迅作品研究”“鲁迅同时代人研究”“史料·辨证”“读书杂谈”“鲁海漫谈”“上海鲁迅纪念馆纪事和研究”等栏目。其中,“鲁迅文物研究”集中刊载了近8篇不同关注对象的鲁迅文物研究文章。各常规栏目亦从不同侧面呈现了鲁迅文化遗产的完整面
《中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人物??叶圣陶》,是一部专门述评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著作。该书从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等方面阐释了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对叶圣陶先生的一些重要论断,如“语文就是语言”“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作了较深入的评析,揭示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书中汇集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2020年3月份发起的关于开展“杏林礼赞手书心声”--中医药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征文中的获奖文章100余篇,由局直属机关党委牵头组织,出版社策划编辑共同策划,将获奖征文汇编成书,集中展示中医药人在国家面临大疫时的责任担当和医者仁心的济世情怀,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