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道》这是叶梅女士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的新旧散文共三十余篇。以开放的视野、从容的文字,敏锐观察各地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把祖国的江河湖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对自然对环境的一些思考集结成集。 《福道》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散文集,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还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书稿以福道为名,是
魏荣冰的一部散文集,分为心灵驿站、汉唐气脉、西窗剪烛、山河形胜、天河夜话五个部分,这是一本题材驳杂而内容十分厚实的散文集。有对万物本源的叩问,有对时光流逝的追挽,有对生命真谛的探寻。《汉唐气脉》是对华夏文脉的守望和接续,《青衫祭》中对中国知识分子士人精神没落的招魂,《书卷多情似故人》对国人阅读危机的深切忧患,让人沉思。
本书是一部写静宁苹果的散文集,也是一部静宁苹果的种植史,静宁人的生活史。共分为五辑:辑农历的刻度,将一年四季划分为四个诗意的部分,分别讲述在不同的节气静宁人以及静宁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第二辑村里来了新庄稼,主要讲苹果树来之前和来之后的变化,以及静宁人对苹果树的喜爱和呵护。第三辑果树下的生活,通过种植果树的人、不种果树
本书文章曾被选入中学生考试试卷。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蔬一味,一草一木,作者把山居生活写成文字,让这本书有了生活的温度。菜园里赤脚玩泥巴、陪爷爷写春联、雨后树林中捡蘑菇、守在电视机前看《西游记》、学着电视里的武林大侠“练功”……我们如此“复制粘贴”的童年,就这样出现在这本书里
本书以散文的艺术形式,品赏周文王、晏子、孔子、墨子、孙子、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孟子、荀子、韩非、邹衍、公孙龙、吕不韦、董仲舒、司马迁、朱熹、司马光、王安石、王阳明、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国历史上的思想理论大家,以文史兼融的语言表述方式,力求给读者开辟一个领悟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天地,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热爱和欣赏。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作斗争。然而人类却是无法战胜自然的,自然的强大之处在于她潜伏在我们的周围,身处其中而又浑然不觉。虽说无法战胜,但我们可以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去改造它。时间回到五十多年前,我们这些懵懂的青年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踏足在这片原始的未知的北大荒原。当火车爬上张广才岭,越过松
《花香拦路:张丽钧自选集》一书共分“花香拦路”“将你衔走”“君心可晴”“蓝布花巾”“牡丹花水”“一号学生”“至尊生命”等七辑,收录了作者新近创作的作品和散文代表作115篇。作品多精短凝练,善于捕捉人们习焉不察的平凡事件,锦心独具,秀笔独运,连缀成立意超拔、启人心智的妙文,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得到灵魂的洗涤与精神的升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描写了一个经历独特的70后对生活的品读和感悟。作者写湖,湖是洞庭湖。作者写湖的历史、风情、兴衰,写湖与人的和谐与隔阂,写得一湖的水波澜起伏。作者写江,江是汨罗江。作者沿着这条江走,或缅怀或咏叹,捕获江中流淌的风骨、忧患、气节……写得一江的水为之呜咽,为之湍急。作者写港,港是黄茅港。作者写的不仅是一条港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本书以文学的笔触介绍了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农具,其中包括整地农具、种植工具、排灌农具、运输农具、收获农具、储藏农具、加工农具七大类。透过这些农具,可以看出劳动者在农耕方面的大智慧,可以体会到劳动者面对困难时的大无畏精神,可以感受到劳动者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的崇高感情。本书视角独特,文字感人,试图承担起关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分为五篇:乡忆篇、亲情篇、风物篇、悟道篇、品史篇。童年记忆中的村庄、田野、溪流湖泊、庵堂学校,在作家笔下都是那样地入情入味,虽清苦却不失诗意。山川风物的旖旎与壮美、历史胜迹的离奇与美妙,往往让作家流连忘返,沉吟低徊。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与人文情怀,常常让作家唏嘘感慨,幡然了悟。而亲情的滋养,更是让作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