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知名专家学术研究丛书”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整理、出版,收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之知名专家学术文章、著作等。《考古诗草:周秦文化研究论集(二)》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知名专家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张天恩研究员的学术文集,分上下二编,上编收录论文22篇,下编收录论文10篇,共32篇,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今
本书是中国上古的历史著作,编年体,叙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东周诸侯国的系列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左传》广征博引春秋列国的史料,印证《春秋》,使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具象的认识。《左传》选取史料,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例如,
《春秋公羊疏》今有国家图书馆藏宋本,惜仅存前七卷。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库藏《公羊疏》钞本三十卷,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至二十五字不等,无界栏。据其避宋讳阙笔至桓、完止,知钞自宋本。今《公羊》单疏钞本三十卷全帙具在,与后世注疏本相比勘,若卷第之参差、文字之异同、体例之变易,皆可据单疏本推知。单疏本可正注疏本之失,又可矫学者论
全书十五卷,主要记载古代吴、越地方的杂史。其记载之事上溯夏禹,下至两汉,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为主,对这一时期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法等多有涉及。此书开创了地方专史的先河,被誉为“地方志鼻祖”。《越绝书》保留了大量吴越地方的史料,特别注重对勾践、伍子胥、范蠡、文种等人的外交、军事活动的记载,书
贾公彦《周礼疏》是《周礼》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连接汉、清两代《周礼》学的桥梁。然迄今为止,学界对贾疏全面深入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且对其评价也意见不一。有鉴于此,本书拟从文献学角度,以作者及文本考据为基础,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贾疏与前朝旧疏的继承关系以及对后世《周礼》研究的影响,以彰显是书在《周礼》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
《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国内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四辑。此辑共收文章16篇,分5个栏目:公羊发微类4篇,三传通论类4篇,春秋学史类6篇,书评书讯1篇,典籍整理1篇。30余万字。此辑所收文章论题较为新颖,如春秋配偶等级制度、黄仲炎《春秋通说》、胡铨《春秋集善》、道南《春
此辑收录十七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华传统祭礼,儒家让的文化,春秋执政卿的文献意义,《庄子·人间世》的几个疑难问题等研究领域。如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的《中华传统祭礼封建迷信说辨疑》、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李小成的《<周易>所见器物考略》、北大哲学系郑开、马卓文《黄帝书:源流考证与学派归属》等文。作者均为该研究领
《尚书》是公认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尚书》的内容包括虞夏书、商书、周书等,内容涉及上古的相关史事,也保存了中国人的政治理想和文明追求。本书是传统儒家经典《尚书》的导读,包括《尚书》导读、《尚书》集传(包括晋传《古文尚书孔传》和宋苏轼《东坡书传》),并节选《师伏堂丛书》本《尚书大传疏证》部分篇幅影印附于书后,以期为读者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在小学、文学、史学等领域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自问世以来,注者纷纭,至三国韦昭而大成,嗣后研习《国语》者,莫不取径;韦昭之后,有建树者以清儒为最,著作叠出;民国迄今,诸先达继作不辍,成果丰富。 《国语校注》即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新出材料的前提下,以汇校、集注等方式对《国语》及韦昭
专著,郧国,是先秦时期江汉地域的古老诸候国。本书在对郧国史料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在省社科院刘玉堂院长指导下,推出类似《楚史》的通史,作为地域文化探源工程的新成果。本书以郧国演变脉络为纽带,对郧国起源、郧国演变、郧国兴亡以及郧国文化融入楚文化的历史进程作系统性探究,力求从历史演变过程和社会文化律动两个方向,探究郧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