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别具一格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收录了鲁迅从1922年至1935年创作的8篇小说,这些故事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蓝本,却被鲁迅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充满奇思妙想。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对这些故事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在幽默风趣、婉而多讽的文字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对现实的犀利批判
本书是李衍柱先生从近70年的日记中精选的文学作品集,既有诗歌、散文,还有文章摘录、读观后感,也是李衍柱先生一生学术轨迹的反映,故名《学术人生的轨迹》。全书分为6个篇章,代表了作者6个治学阶段,是其学术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见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学术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作者文笔较好,各
本书《明状元唐皋佚文辑考编年》在传统古典文献学分支--辑佚 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最新的数字人文技术,包括各类影像型、 全文型数据库,借助CBDB、GIS、Pajek等工具分析了明代状元 唐皋的生平行迹和社会关系,进行既广泛又具针对性的查考,最 终获得大量传统辑佚方法难以触及的佚作,基本复原了唐皋的《 新庵文集
《最后的川西坝子——新场》由蔡斌主编
本书是写作作品汇集,分四个内容。(一)通讯散文汇。主要收入作者几十年所发表过的当地的新闻稿件,有社会调查报告、新闻读者来信、报刊论坛等,也记录了时代发展过程中斑点记忆及时势政策映象,有的报道也记录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二)赋词随笔。主要是个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的一些诗词。(三)政论文汇。主要收录了作者从事
本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收录了1921年至1949年前后75位革命烈士为青年留下的寄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的照耀下,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接续奋斗,不惜献上生命。为激励青年,先烈们留下了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其中以李大钊《青春》最为著名,本书即汇编收录了这些闪烁
李攀龙是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的领袖人物,诗名高于当代,影响及于清初百余年。本书是李攀龙诗文集的**整理注释本,贯彻了深度整理原则。正文以清代李攀龙九世孙李献方家藏隆庆旧版《沧溟先生集》,经济南学者周乐、花寿山、王德容校勘的道光本为底本,参校明代张道弘校本、明刊佚名残本、清光绪乙未刊本、《四库全书》本、宋光廷《补注李沧溟先
本书首次将中国已佚而存藏于日本的所有《王勃集》抄本,辑校录文,包括:正仓院藏《王勃诗序》41篇、上野博物馆藏《王勃集》卷28、东京博物馆所藏《王勃集》卷2930及其他书物残卷(卷28《陆录事墓志》的一部分、卷29《祭高祖文》等)四部分,并利用史书、类书、总集、别集及晚清王勃集注本,对上述篇章进行字词校勘、典故考证,特别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创作的两百余篇诗歌散文,在这些作品里,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思绪、敏锐的观察力与富有诗意的文字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日常小事,及自己对社会、对各类事物事件的认识和思考,感情充沛、细腻、朝气蓬勃。这些作品取材于她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的记录、感悟,诗化为对自我生活及外界的认识、剖析、审视,倾诉她的心声、梦想、热爱,
本书聚焦鲁迅留日的时代脉络与话语空间,在还原鲁迅寄身之日本语境的基础上,追索鲁迅与明治日本教育制度、知识转型以及思想文艺新潮的关联交涉,诠释鲁迅对异域新兴思想文化资源的判断、选择和改创,进而呈现留日时期鲁迅的人生及精神历程,明确其果敢独创的思想与实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