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自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提出,至今已过百年。从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至今也将近三十年,时间久远、物是人非,虽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可供使用,但还有大量的材料、报告、记录散失在不同的单位、个人手中,还有许多宝贵的史料留在人的记忆中,有些已被逝者带走了,留下的亟待抢救、发掘
《皂市水利枢纽设计与技术创新》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阐述皂市水利枢纽工程前期论证、科研试验、规划决策、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各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创新实践。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工程规划、工程地质、工程布置与主体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技术、征地移民、主要技术问题与科学试验研究、工程运行管理与安全监测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项规划》(以下简称《分项规划》),其内容包括生态屏障区建设在内的7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生态屏障区是三峡水库的重要天然生态保护屏障,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但同时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分项规划》实施后,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建设成效成为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2013年,国务院三峡办提出了三峡库区生
本书坚持新时代治水方针和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以广西桂中旱片的下六甲灌区为典型,研究南方丘陵地区大型灌区规划,通过调查灌区现状,分析水土资源条件,找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当地水源条件、建设条件和未来经济社会趋势,结合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灌溉需求、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
本书是以近年来完成的大藤峡水利枢纽规划设计成果及相关研究为基础,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以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理论为依据,有效协调解决发电与防洪、淹没、航运、供水灌溉、生态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细化设计阶段发电调度规则,深入研究发电预报预泄动态水位流量组合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拟定发电运行调度规则。同时研究不同时
汾河水库综合自动化系统理论与实践
灌区工程设计与实例(上、下册)
本书客观、系统地记述石漫滩水库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历史与现状。记述内容的时间断限,上限主要从1950年起,下限至2021年3月,个别地方有所下延。需要上溯年代者,则追溯至有史料记载为止。采用章节目结构,按照详近略远的编志原则,以志为主,辅以述、记、传、图、表、录诸体,横分门类、纵述始末。首设综述、大事记,依次设志文,志文的
该书通过深入水利基层实地采写江西治水兴水取得的成效,积极走近水利工程标准标准化管理、抗疫复工、千年灌区、农村饮水、防汛一线、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风景区工作一线,深入挖掘江西水利人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先进事迹,全景式地展现了江西省水利人的奋斗精神。他们凝心聚力在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担当实干。该书大力宣传深化水利改革的政策举措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泥沙问题是关系到三峡工程成败和效益发挥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拦沙、水土保持工程、河道采砂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三峡水库的入库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水库淤积也大为减轻。本书以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关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三峡工程水文泥沙观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