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新时代中国国家主权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全书按照历史理论实践的逻辑,对国家主权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国家主权的基础理论内涵,并从海洋主权、信息主权等多个方面对国家主权的当代实践进行了探讨。本书思路清晰,分析透彻,结构完整,具有较多创新之处,对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
失业必然导致贫穷,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吗?在美国,数百万的底层劳工终日工作,却只能赚得每小时6~7美元的最低时薪,他们要如何生存,又是否有可能走向成功? 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隐藏起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低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她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执行标
约翰·菲吉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晚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家。本书是其所著《神圣王权理论》的姊妹篇,对欧洲中世纪到现代早期政治思想的演变进行了极富洞察力的考察。 在本书中,菲吉斯考察了近现代的主权国家观念如何从西欧中世纪大一统的基督教共同体中裂解出来。菲吉斯认为,康斯坦茨公会议上公会议派限制教皇全权的失败,标志着现代
本书写作于20世纪初,旨在为解决德国《劳动团体协约法》制定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学解决方案。本书系统阐述了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自决力量的积极意义,认为国家应该承认社会自决力量。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当制定团体协约法,并赋予团体协约针对不特定第三人的造法效力。本书是德国劳动法之父辛茨海默的代表作,为德国当代集体劳动法
《美国劳动法精要》是一本为劳工律师、劳方和资方代表、学生、一般执业律师以及工会会员、政府官员和其他国家的学者编写的通俗易懂的劳动法指南。包括国家劳动关系法、不当劳动行为、集体谈判关系、争议处理、公共部门劳动关系、公益劳动法以及职业体育中的劳动关系。该书出版以来的每一个版本都注重反映美国劳动法的最新发展。第六版中融入作者
东方外交史是东方历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内涵,具有世界任何其他地区外交史所不可比拟性。对于如此悠久、丰富的外交实践活动仅以政治史或文化史的视角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长时段、跨时空和国家与民族间多层次外交行为当中去理解与把握。东方国家并不缺乏外交思想和实践,
本书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关注了人与共同体,这是作者思考法律问题的出发点。在他看来,法律所要意图服务的人及其共同体,是一个道德现实,作者进而反思,如今的法律则已逐渐偏离了它应支持的这个道德现实。相较于它要指向的真正目的,如今的法律更偏爱合意。第二章则旨在找到联结法律与民族文化或习俗道德的的途径,试图展开这个指南指向的核心
第三帝国运用高度的理性批判魏玛时代树立的现代法治精神,无限放大民族共同体和政治国家的象征性意义、压缩公民个体的权利与私人空间,创制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在任何时代都只能被定性为不法的极权统治秩序。法律和法律人在这场由纳粹发起的全面的社会改造的过程之中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尽管常常强调其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并导致这一时期德国
社会结构急剧变迁,社会分层日趋多元,不同个体与群体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主观感受也日趋分化。主观感受是否总是符合客观实在? 围绕社会分层的基础议题,《镜中之我:中国社会的主观不平等》另辟蹊径,从主观不平等维度切入。以社会结构为镜,映照作为社会主体的我的主观感受,通过扎实的实证分析,揭示不同群体对公平感的体认及其形成机制;由
制诏敕劄,是本书用以概指宋代皇帝、宰相所发各种命令文书的统称。相关文书包括麻制、书诏、敕牒、劄子等多种类型,文献中指称的概念繁复淆乱,给研究者准确、深入理解史料带来不少麻烦。本书尽力搜讨传世书帖、碑刻拓本中能够呈现文书原貌的资料,总结体式,辨析名类,并结合史料记载,梳理其功能、制度的渊源流变,大致厘清宋廷命令文书的基本